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走出语文教学困境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理所当然,在各类考试中,获得较好成绩的学科应该是汉语中的语文学科,然而结果令人尴尬。尖子生获得高分的学科不是语文,而是英语或其他。为此,语文教育领域进行了诸多改革,但收效仍旧事倍功半,不尽人意。这不得不让我们产生置疑:语文教学究竟步入了什么误区,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儿,语文教学的出路究竟在何方。根据笔者从小学到高中的教学经验总结,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成绩,还得从语文课堂教学抓起。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往往与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卢梭亦如是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如此看来,要取得理想成绩,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欲罢不能的求知欲望,自觉自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综合性强的特点,结合历史、政治、哲学、艺术、宗教、民俗等学科,古今中外,洋洋洒洒,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在讲古代诗文时可引入名人轶事、历史典故等;讲解外国文学时,可介绍异国风情,民族文化;给小学生认识汉字时,可讲解汉字的渊源等等。如此一来,既掌握了语文知识,又拓展了学生视野,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呢?但我们必须要遵循的是引经据典等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必须和本节教学内容紧密相连,不然学生雾里看花,不知所云。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比比皆是,教师要能放得开,又能收得拢。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更要适时适度。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地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情境主要分为故事情境、活动情境、问题情境、练习情境、引用情境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生动、和谐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学习。下面选两例笔者在教学中运用活动情境的教学案例:比如教小学生学写“爸、妈”两字时,可以在四张卡片上分别写上“女、马、父、巴”等字,然后叫四位小同学拿上卡片找伙伴,组成“妈、爸”两字。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写这两个字,而且加深了影响。还比如我在教学高中语文教材中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这篇文章时,在让学生反复熟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把作者心中的乐园用彩笔描绘出来。这一活动情境教学方法的运用,既梳理了课文内容,又理清了文章结构层次。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我认为如果让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知识,亲身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形成探究问题的动力,那么,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也就得到了培养。语文课堂教学中活动情境的运用如此,其他情境的运用亦如此。
  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法指导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语文考试的重头戏是阅读和作文,而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阅读和作文,而现实情况是学生不管学了多少年语文,孤陋寡闻的学生仍然十分普遍;不管读了多少年的语文,也仍写不出一篇象样的文章。那么,学生怎样才能拿到这两题的高分,关键在于掌握答题的方法与技巧。小学、初中和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作,这类型的文章是学生掌握阅读答题技巧和提高写作能力很好的范文。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这一环节的训练,那么,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和语言运用的能力会自然得到提升。
  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教法的多样化
  教有法而无定法,正如吕叔湘先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中语会第五届年会上指出:“在几十年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教学法,这并不是这些教学法本身有多大的高低判别,而是在于教师会不会灵活运用,如果不会灵活运用,任何教学法都会变成一堆僵化的公式。”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应随具体内容的变化而调整。比如讲解一些文质兼美的诗文,应该用精读法,字字推敲,品出文学的言外之意,品出作品蕴含的丰富感情;对于各种文史知识,各种课外读物宜采用略读法,让学生了解到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概况;对于在题材、体式、风格、语言、文采、笔法等诸方面有传承、类同关系的作品要采用比较性对读学习,弄清其各自特点;对蕴含丰富内涵的作品,采用启发性的阅读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应注重以下三个统一:一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统一;二是知识掌握与技能训练的统一;三是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
  语文教学我们任重而道远;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们责无旁贷。相信经过同仁的共同努力、不懈探索,语文教学的美好境界即可实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560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