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作文教学重在激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彦平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惧怕写作的心理,引导他们产生浓厚的写作情趣,使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拥有自己的小天地,乐于动笔。
  关键词:作文教学 激趣 激励
  
  写作文是学生极为头疼的事情,学生惧怕写作由来已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害怕作文的缘由:众口皆说作文难写带来的消极影响,学生习作时缺乏自信;“画地为牢”式的命题作文造成学生思路闭塞;生活素材少,无真情实感,自我感觉空洞,以及胸中无点墨、有话说不出等苦恼,使学生感觉无内容可写;再加上教师吝啬、尖刻、套话式的批语,挫伤学生的激情兴趣等等。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害怕作文的心理、树立习作信心、培养习作兴趣,就成为我们急需探究的问题。
  北师大教授刘锡庆认为:“作文教学的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尊重和宽容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激活学生的习作欲望,抒写学生个人独特的经验感受。
  
  一、读写结合,学文激趣
  
  每一篇文章都是学生最好的范文,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从中掌握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写作方法和写法技巧,这样,习作时才不致于杂乱无章,不知所云。这就要求我们平常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引导学生用方位观察、描写的方法对熟悉的场景进行小练笔。让学生认识掌握构段形式的规律,使学生习作时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如习作写一处景点,可以引导学生用描写的方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按顺序叙述,还可以让学生大胆展开联想,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从形态、声色等方面把景物写得形象丰满,富有情
  趣。
  
  二、积累素材,激发欲望
  
  叶老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生活是作文素材取之不尽的源泉。问题是学生活在一种较闭塞的环境中,接触面窄,见识有限。所以作文教学时,我们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多开展一些体现童真童趣的活动,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爬山涉水,沐浴阳光,赏花观月,领学生去参观访问,参加社区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留意观察景物的声、形、色,领略自然美和人情美。这样一来,既愉悦了学生的身心、陶冶了情操,又使学生掌握了较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作文内容有了着落。
  
  三、博览群书,激涌文思
  
  语言材料积累的丰瘠,直接影响到习作表达的优劣。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像采蜜一样广泛阅读名篇佳作,拓展视野,增长见识,积累词汇,学习各种表达方式,习作时才能做到“先积而后发,厚积而薄发”。我的做法是:化整为零,持之以恒。在教室建立班级图书角,指派专人管理。要求学生每天利用空余时间至少阅读3000字,并做好优美词句的摘录、记诵工作。一段时间后,组织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学生有了丰厚的生活积累,加上大量的阅读,往往会生发写作灵感,变被动习作为主动习作。
  
  四、因人训练,激活“创”意
  
  在作文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在知识水平、理解表达方面的差异,实行异体作文或自命题作文,把各类学生分别定在各自的“最佳发展区”,既要求学生做到“每日一句、一段或一篇”。对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鼓励他们坚持写观察日记等较完整的文章,程度一般的写片段为主,作文基础较差的同学先从写句起步,再逐步提升到写段。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选择完成哪一层级习作,内容不限,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我口说我话”、“我笔写我心”,不说假、大、空话。鼓励学生大胆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自由倾吐。
  
  五、用心批改,用情激励
  
  学生完成习作后,我每次都用心去批改每一个学生的作文。我深深地知道学生在习作中凝聚着他们对生活的观察、素材的收集、文章的构思、佳作完成的喜悦,耗费了他们大量的心血,他们期盼着得到公正的评价与认可,同时,在他们的习作中也能反映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与学生单独沟通交流的好时机。因此,我用心批阅每一篇文章,用情给每个学生写下鼓励性评语,用交流的方式指导他们在习作中如何扬长避短,用极富亲和力的语句引导他们如何做人。我已深深的体会到学生通过教师的评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增进了感情,激发了写作热情,启迪他们留心观察、感悟生活,不断汲取文化营养的心灵,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总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培养学生的创作个性,挖掘其创造潜力,提高其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然欢畅地书写,让学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拥有自己的小天地,乐于动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14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