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清华校训之昨日今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广浩

  昨天在清华时代论坛的“时代・成长”主题讲座上,梁晓声先生和清华学子们就清华校训问题激辩起来,在此之前现场的气氛是十分愉快轻松的,可显然的,谈到此问题后,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
  在谈到每个时代不同的成长经历与他们各自的痛苦时,梁晓声先生与现场的学生发生了分歧,似乎后者认为目前的生活是很好的,而梁先生则是一声冷笑:清华的校训只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吗?几十年前的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跑到哪里去了?我们今日只提前者,不提后者,怕是清华把这种精神丢了吧!
  后边具体的争论我就不再提了,主持人、嘉宾与观众中途几次尝试转移话题,但都被拉了回来。清华人始终不认为自己丢了这种精神,校训中未写此句的原因在于这本就不是校训,而梁先生“斗志”愈发激昂,大谈当代学子自由思想、独立人格之沦丧,公民精神、社会责任之淡漠,观众受到了感染,掌声前后至少响起了50次。
  清华的学子们确实很冤,因为这不仅仅是他们的问题,中国各所高校都难以超脱。北大清华在中国人心中是神一般的地位,而我在高二退学之后,游学北大之初确也曾是抱着这样一种虔诚的,但很可惜,北大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富有朝气与活力,富有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氛围。未名湖畔,见到过高山仰止之士,也见到过不学无术之徒;有忧君忧民的志士,亦有碌碌终日的犬儒。恰如很多北大人自己所说,今日的北大已经不是当年的北大了。
  清华北大是中国大学的一个缩影,顶端程度的降低往往意味着整体水平的下降。在清华人看来,这是能否保住清华尊严的争论;而在梁先生看来,这是中国大学生是否还有尊严的争论。清华还有91年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激昂吗?很悲哀,没有了,不仅仅是其一家的悲哀,这也是北大的悲哀,也是人大、法大、复旦、南开等等所有中国大学的悲哀,这是体制的悲哀。
  教育到底是什么?除了培养“博学之、慎思之、笃行之”的个人能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个人品质与生活态度,我们的大学不更应该培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的真正意义上的“人”吗?可在当今之中国,就算是合理的、僵化的高中、大学教育体制与大体制也难辞其咎,我们在高中神色木然言辞不畅,一心读书不闻世事,在大学又仅仅只去培养生存生活能力;到了成才之后,我们所看到的中国顶级知识分子们,大多是花言巧语掩饰下的精英主义、自我主义与独善其身,试问,这样一种本末倒置、忽略了“为人之道”而强调“以术御道”的教育真的有存在之意义吗?
  这次的感慨,绝非针对清华北大,虽是浪迹游学的局外人,我也已把自己当做了其中的一份子。老舍在《茶馆》里有一句话,我不妨在此处化用:我爱清华北大,我怕他完了;我爱中国,我怕他完了。我想,这也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心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40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