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考场作文如何抒写心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鲍亚民

  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吴兴杂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
  写作点拨
  近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试题都直接指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求抒写考生的自我心灵,具有浓郁的诗性色彩和高雅的文学品味。和2009年一样,2010年考的还是材料作文,但却以古诗《吴兴杂诗》为作文材料,大大出乎一线教师的意料。
  在审题上,我们要读懂这首小诗。初读这首诗,考生会为自然清丽的语言而激赏,读后再作玩味,则能获得启迪:此诗通过写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形而上学地搞“一刀切”,绝对化。“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体现出的就是这样的哲理。
  在立意上,考生则需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积累去感受诗歌所阐述的哲理。我们可以运用发散思维从以下几方面来立意:一、因地制宜,各得其所;二、和谐共处,构建完美;三、物尽其用,科学发展;四、找准属于自己的坐标;五、尊重规律,不死板教条。当然,“横看成岭侧成峰”,由于考生的思维不同,视野有别,对小诗揭示的哲理把握也深浅不一。考生要筛选好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写作角度,再回到生活实际中来叙述经历、感受,或联系社会问题谈谈见解、看法。
  总之,从此次作文题可以看出,安徽省自主命题以来。对学生文笔的考核依然走的是自由化途径,给学生广阔的思维发散空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握命题核心,写出出色的文章。
  
  灿烂千阳
  一考生
  
  你知道世界上最令人厌恶的是什么颜色吗?我一定会咬牙切齿地回答你:黑色。浓重的充斥了我整个世界的黑色。
  母亲总是小心翼翼地和我说话,生怕某一次无意而触动我敏感的神经,引起我又一轮疯狂的咒骂和破坏――我已经将病房里能砸的东西砸了个遍。那个原本冷静、睿智、高傲的我已经不知道躲到哪个角落,我厌恶一切,厌恶经营花店的母亲身上各种令人恶心的香味,厌恶医院那一成不变刺鼻的消毒水味,甚至厌恶中午洒满房间的每一束阳光。我已经不像我自己了。
  两个月前,那个该死的司机,让我永远失去了光明。
  你说这个世界可不可笑?画画的偏生断了手,写歌的偏生是个聋子;而我,一个职业摄影师,再也看不见光影交织的华美。这是一个多么恶毒的世界啊!我想。
  母亲把像废人一样的我接回家。我已经一无是处,我甚至一个人都无法生存下去。好在母亲一直都是温和的,仿佛她经营的那些花一样,让人温暖。
  “囡囡,”她喜欢这么喊我,“你知道我最喜欢什么花?”我不搭话。她便自己说了下去,“是金时午。这种花花期短,过午即凋,甚至并不美丽。可是它总是向阳开放,向着中午最灿烂的阳光开放,播下种子然后自己死去,在阳光下播出一些希望。囡囡,它也许很没用,但是对于它自己来说,这便是最伟大的。没有什么人是没有用的。只是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罢了。”
  我曾经看不起母亲和她的职业。我甚至耻于告诉别人我有一个卖花的母亲。但是如今呢?我放下了我全部的高傲和冷漠,开始在母亲的店里帮忙。我的嗅觉灵敏了很多,只要闻一闻花的气味就可以将其分类摆好。
  我一直想摸一摸金时午,想象它的样子,那种小小的伟大且美好的花儿,始终逃脱不了过午即凋的命运。
  渐渐地,我爱上了花店的工作,替母亲卖些花草或者包扎鲜花,即使看不见了,我也算找到了我要走的路。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只是我们有时找不到那扇窗,而在那已经关上的门前痛哭流涕。总会有合适的路走的。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几年后。我接到医院的通知,眼角膜捐献已经轮到我了,只要配型成功我就可以重见天日了。进手术室前我拉着母亲的手,我说等我好了,我们一起看金时午。
  数月后,我回到家,那不大的园子中种满了花,在中午的阳光下绽放。满目都是阳光,无比灿烂。
  花丛中,已经老去的母亲笑着,她说:“囡囡,你看,每个人总会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一年后。我为复出举办了一次摄影展,主题就叫作“寻路”,最显眼的位置放着母亲坐在金时午丛中的照片,名字叫做“灿烂千阳”。
  点评:
  这是一朵开在阏卷老师眼中的“美丽的小花”。本文作者以冷静与细腻的笔触,写出了如孙犁诗化小说《荷花淀》般的净美。
  由于车祸夺去了“我”的眼睛,让“我”厌恶黑色。厌恶一切。是母亲,为“我”找到了“我”的路,复明后的“我”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位置。也懂得了母亲工作的意义。整个过程写得细腻、生动、扣人心弦,考生用细腻的笔触写“小”人物、“小”事件,“文约而辞微”,却反映出“每个人总会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这一主题。
  先抑后扬、烘云托月的手法。被考生用得尤为绝妙。先写“我”厌恶经营花店的母亲身上各种令人恶心的香味,“看不起母亲和她的职业”,这是“抑”。但后来,在母亲的“热心”教导下,“我”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在一次摄影展上,在最显眼的位置“放着母亲坐在金时午丛中的照片”,一下子就把情节“扬”到了高潮,“我”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用智慧种植
  一考生
  
  一诗读罢,真的钦佩农家人的智慧,深浅不一的溪流在他们的开发下,竟很好地润泽了多种植物。这已不是简单的栽种,对不同植物对水的喜好。他们必须了如指掌。特定的环境适合特定的品种,如何“因田施种”,不失为一门学问。
  种田,说开了去,便是育人。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是大致相当的,在一样的环境下,有的人成才了,有的人却始终平庸。究其原因,庸人多是没有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片土地。追寻“本我”,要的不仅是拼搏,更需要智慧。一个人如能在适宜的土壤中扎根,终会成为“角儿”。境界的高低,便全在这寻找中了。
  第一次听说舟舟的事迹时。我瞠目结舌。就是这样一个连生活都难以自理的智障患者。却创造了指挥台上的奇迹。舟舟是幸运的,他的天赋很早被发现,并且栽种到合适的土壤中,让这一颗看似丑陋却饱含才气的种子得以发芽,成长。如果没有智慧的养育者,舟舟将永远埋没在社会底层,受着正常人的冷眼,抑或善良者的一丝同情。这对他,对指挥界,将是莫大的损失。
  相信,人必有所长,也必有所短。正确的栽培能让长处突显,不适的环境亦能使短处滋长。如《晏子使楚》中晏子口中的桶,在南方甘甜可人,移到了北方却又苦又涩。橘本应该在南方生长,又如何非得移到北方呢?盲目的栽种,收获的必然是苦果,人亦如此。
  当今社会,有关家长“强迫式”教育的报道已不在少数。成功的经验固然可以借鉴,失败的教训则更需要汲取,教育离不开智慧,不求一致,但求适宜。适宜的培养,能让人才拔尖,让凡人成才,让庸人不庸。
  今天,我们迈出考场,即将是大学的希望;明天我们迈出高校,即将是社会的栋梁。人生路漫漫,应时刻牢记着:用智慧种植自己,未来必定是遍地英才!
  点评:
  本文之所以能得高分,其过人之处有三:敏锐的发现力,深刻的思考力,清晰的表达力。
  敏锐的发现力表现在,考生从所给诗句中一下子就提炼出了自己的观点:特定的环境适合特定的品种,如何“因田施种”,不失为一门学问。这种洞察力超出一般。
  而由“种田”到“育人”、由“‘才人’‘庸人”’到“成长需要智慧的养育者”的联想过程。则表现了该考生思想的深刻性。由“种田”,联想到“盲目的栽种,收获的必然是苦果”;由“种田”,想到人生中“适宜的培养”等。这一思维跳跃过程,显示了考生逢过现象发现生活本质的思想力。
  本文清晰的逻辑表达力是支撑思想之花的骨架。全文采用典型的总分、递进等结构。开篇运用题记点出中心,主体部分由种田引出,阐述如何育人,这是总分式结构。最后提出“用智慧种植自己。未来必定是遍地英才”这一观点,则是升华文章中心,结构上是递进式。这些均充分显示出考生逻辑思维的功力及娴熟的作文技巧。自然顺畅、清晰分明、错落有致的文章结构使思想之花显得更加艳丽、芬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62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