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言表达力求鲜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潘爱华

  “语言鲜明”是就表达的主旨明确、情感态度分明而言的。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卷,新闻点评、图文转换、写宣传语、拟广告词……涵盖“语言鲜明”这一考点的语用题层出不穷。面对各种各样的新题,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方法,下笔不慌张”。
  一、牢抓中心主旨,目的观点鲜明
  不论是何种类型的语用题,答题时要做到语言鲜明,就必须抓住表达的中心,明确表达的目的。
  例1 (201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由于人类不必要的装饰需要,全球象牙贸易恣意蔓延,100多万只大象因此失去了生命。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句放在画面上方的广告宣传语,形成一则完整的公益广告。要求:鲜明地表达广告主旨,有号召力;不超过15字。(2分)
  
  常见答案:
  ①少用些装饰,多留些生命,让自然和谐。
  ②孩子长大了强壮了,母亲,已不在。
  这则公益广告的主题是号召人们拒绝使用象牙装饰品,保护大象。答案①虽然符合宣传语的形式要求,也有一定的号召力,但“拒绝使用象牙装饰品,保护大象”这一主题不甚明确,针对性不强,无法得满分。答案②仅根据图片作出判断,忽视了题干文字提示,曲解了材料,表达也缺乏鲜明的观点,无法得分。
  为了使表意鲜明,答案中应该包含体现主题的关键词“象牙”或“象”,还可以运用祈使句突显观点,增强号召力。比如“购买就等于杀戮,对象牙制品说‘不’”“弃用象牙装饰,保护大象”“拒绝象牙贸易,还小象幸福童年”等宣传语,主题突出,针对性强,观点简明清晰,可以得到满分。
  二、把握材料内涵,褒贬是非分明
  “语言鲜明”不仅体现在鲜明的目的和观点上,还体现在明确的立场和情感态度上。这就需要我们在准确把握材料内涵的基础上,确定立场和情感褒贬。
  例2 (2010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给下面这组漫画配上一个恰当的标题,并分别解说每幅画面。要求:标题不得为“无题”,画面解说应符合情境,每幅画面的解说不得超过12字。(6分)
  
  有同学回答:标题:修理工与钉耙。
  画面解说:①修理工在路上走;②踩到钉耙,迎头痛击;③将木杆钉上钉子;④继续前行,心安理得。
  这个答案中的标题抓住了漫画的组成元素,但未能体现漫画的内蕴,情感褒贬不明,导致失分。
  这组漫画显然是在批判社会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理措施不到位的现象,讽刺意味浓郁,若采用“治标不治本”“如此‘妙方’”这样带有嘲讽、批判意味的标题,立场就鲜明起来了。
  画面讲解部分失分的原因有三:其一,这组漫画由一个工人及一把钉耙组成,描述四个画面时都不能离开人物和钉耙,但答案中对画面①和画面④的描述都有缺漏。其二,对一组漫画的描述,角度或立场应该一致。细看对画面②的描述“踩到钉耙,迎头痛击”,我们能发现前后半句的主语是不一致的。其三,细节描写不够准确。比如对画面③的描述“将木杆钉上钉子”,“木杆”其实是钉耙的柄。
  将画面解说修改为:“①修理工在走路,前方有一钉耙;②踩到钉耙,额头被耙柄击打;③趴下,将耙柄钉上钉子;④继续前行,身后钉耙多了钉子”,这样的语言表达就比较明确了。
  三、选用语言技巧,表达特色鲜明
  选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多运用修辞能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使表达独具特色。比如,选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或贬义词可以强化赞扬或批判的情感倾向,呼告句、祈使句可以增强宣传语、广告等的号召力,反问句、双重否定句、排比句等可以表达鲜明的立场、丰富热烈的情感。
  例3 (2009年高考语文四川卷) 下面是一张汶川特大地震中抢运伤员的照片。这张照片震撼人心,请对此写几句简明得体、鲜明生动的话,表达你的颂扬之情。(100字以内)(6分)
  答案①:武警干部、医生、普通民众,你们共同抬着伤病员,走在陡峭的山路上。你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爱心与责任,我热烈地颂扬你们。
  答案②:说什么非亲非故?道什么生人熟人?你们肩上扛着垂危生命,垂危生命连着一颗颗滚烫的心。山高算个啥,翻过去!无路也要行,踩着乱石攀登!这就是大爱无疆,有什么情谊比这更长?这就是舍己为人,有什么情谊比这更深?
  这两个答案都做到了紧扣对汶川特大地震中抢运伤员的人们的颂扬、情感褒贬分明,但答案②的得分高于答案①,为什么?首先,答案①没有凸显“特大地震”这一艰险环境。其次,答案①中的颂扬之情表达得不充沛、不热烈。这与同学们不擅长运用语言表达技巧有很大关系,若能注意炼字,将“走”改为“攀爬”、“爱心与责任”改为“大爱无疆与众志成城”,得分就会高些。第三,题目虽然没有直接对修辞提出要求,但答案②运用了一些特殊句式和修辞,使情感充沛热烈,从而得到更高的分数。
  另外,当有字数限制时,答案应不超过但尽量接近限定的字数,因为字数太少必然导致传达的信息量不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74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