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探课堂语言表达与生活语言表达相关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语文即使基础,也需要教师拥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采用良好的教学语言,那么就会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优美的文学环境。这将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学生,让他们从小就接触到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同时,良好的教学语言会增加语文课堂的生动性,让学生们爱上语文,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本文将会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具备的特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语言
  教师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语言水平对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不仅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需求,还要结合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设计出一种适合于学生的课堂教学语言。这是一门艺术,需要语文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和完善,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们受到良好的影响。
  一、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教学语言具有规范性是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在小学阶段,学生刚刚启蒙,这一阶段接触到的语文课堂会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应该将规范化的汉语传授给他们。在小学课堂中,教师的言行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如果教师能做到言传身教,那么一定会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把这种规范化的语言应用到其它地方去,比如写作和生活中。小学语文教师语言的规范性应该满足下面的几个要求:
  (一)普通话标准
  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当有一口标准的汉语普通话。如果教师用带有方言的普通话上课,势必会影响学生,使学生记住错误的读音。
  (二)规范语言表达技巧
  教师应当吐字清晰,规范自己的发音。比如有很多教师,平舌翘舌不分,“h”与“f”不分,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学生也有样学样。另外,平常一些非常口语化的表达也尽量不要运用在课堂上。教师还要规范自己词语、语法的应用,不要将方言里面的一些表达习惯用在普通话中,显得不伦不类。教师要做好表率,以免误人子弟。
  (三)表达上的规范
  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有的词语看似意思很相近,实则用在不同的地方则大不一样。教师应该注意如何应用多义词和近义词,并且教会学生如何规范地应用它们。
  二、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自身特点,考虑到他们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还处于比较弱的阶段,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加容易被他们所接受,这样才能发挥课堂教育功能。首先,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使用浅显易懂的常用词汇,尽量将长句分成几个短句来表达,并且所用词汇和表达方式应当更加贴近实际生活,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修改诗作时,通常会把自己的诗作念给隔壁老妪听,如果老妪觉得晦涩难懂,就再次进行修改,直到老妪全部听懂。因此,教师应用能让学生容易理解的教学语言代替深奥的专业语言进行授课。教师应当运用通俗易懂的口语,为学生讲解晦涩的术语、概念等。教师应当在合适的时候停顿、在适当的时候降低或提高声调,让教学语言更加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也为学生进行了生动的口头语言表达示范。但是,教师依然不能用生活化的口语进行教学。
  其次,教师应当考虑自己的对话对象。小学生的心灵柔软,比较敏感,所以教师的语言和语气应当和蔼可亲,切忌为树立自己的权威性,采用严厉的态度,对学生进行要求。教师应让学生感觉自己处在一个充满感情的课堂之中,让学生感受语文中丰富情感。
  三、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语文学科不仅仅是教学生理解的能力和表达的技巧,还让学生体会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富有人文关怀。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在不知不觉中熏陶、感染着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教学语言所蕴含的情感应当随着课堂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应当有情感的起伏。比如在讲解情感比较积极的课文片段时,教师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应该是欢快的;在讲解比较伤心的段落时,教师的语言中蕴含的情感应该是低沉的。
  四、教学语言的生活性
  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语文,语文的学习能让学生热爱生活、富于观察力。将语文应用到生活中,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语文不同于数学,需要学生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只需要将语文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就能理解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举一些小学生能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将常接触的例子,这样就会让学生对语文感到亲切,提高对语文的兴趣和注意,并能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应用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氛圍、使语文课堂生动有趣的方法,让学生从厌倦语文变得喜爱语文。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条件,针对课文内容,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图片、视频和音频,创设情境,将课文内容直观地表现出来,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对课文的印象更加深刻。如在学习香山、故宫等景物时,教师可以收集有关景物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景物有一个主观形象的认识。再比如《林海》这篇课文,作者的文字非常优美,富有感染力,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大兴安岭的热爱。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教师可以播放朗读音频,让学生通过聆听声情并茂的朗读感受大兴安岭的美,再让学生自己朗读,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寓教于乐,将游戏运用到课堂中。生动有趣的游戏环节能够提高每个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参与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对于故事情节生动的课文,教师可以做“导演”,让学生当“演员”,将课文中的情节表演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了演好角色,必然会深入思考故事背景和角色的情感,思考课文中每个角色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将会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对课文的主题思想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乐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为了在语言上丰富课堂的生动性,又不脱离语言规范,教师可以将一些诗词谜语、成语故事和俗语应用在课堂教学之中。由于小学生是天真活泼的,对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保持着一种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去感受世界的美好。
  六、在课外同时促进语文学习
  由于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仅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来让学生学习语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同时加强学生在课外的语文学习。教师可以在班上开设“语文角”,并订阅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语文杂志、课外书等放在语文角,让学生可以在课后阅读,感受语文的魅力,并为作文写作积累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养成在课后日记的习惯,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并选择优秀的习作,征得作者同意后合订成册,在语文角展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还帮助学生留下纪念,这将是学生今后的美好回忆。
  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语言的恰当应用,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课堂语言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结合小学生的自身特点,让他们更加容易接受。以此打造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王瑞.未来课堂环境下的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2]张鹏君.课堂研究的审视与反思[D].华中科技大学,2016.
  [3]张紫屏.课堂有效教学的师生互动行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65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