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折拼”看语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益林
今年我省高考语文卷出现了一种新的仿写题型――“汉字拆拼”题,用此种方式来考查司空见惯的“仿写”,更能体现同学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彰显汉字的独特魅力。
(2010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例1】墨:大地滋养出的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例2】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
由于该题题型新颖,同学们在答题时错误频现,其中有不少失误也是同学们在解答其他语用题时常常出现的。
(1) 审题粗疏,忽视要素
一些同学审题粗疏,忽视了题干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的要求,答题时没有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以致影响得分。例如:
龙:左盘右旋,飞舞在东方,你的身影让世界惊奇。
这一例对“龙”的拆拼似有想象力,但缺少修辞,如果改为“龙:左盘右旋,蓄势待动。一飞冲天,天下称雄”,全用四字短语,偶句押韵,用典得当,形式精致,语言典雅,修辞这1分就在手了。
大多数语用题在题干中会对修辞使用或者内容表达作一定要求,审题时可将这些要求圈画出来,避免遗漏。
(2) 语言干瘪,缺乏文采
“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是题干的又一要求,两个例句已作了很好的示范,但一些同学没有认真揣摹借鉴,匆忙下笔,以致答案纯为释字,枯涩无味。如:
炎:火在低处高处烧,炎热不可当。
这个答案对字义的诠释比较到位,但是读来干巴巴,不像例句充满美感,又重复使用了“炎”字,得分自然要打折扣。如果改为“炎:林中那高高低低的火啊,你烧热了整个天空,也烫伤了人们的心”,运用了夸张手法,语言较为生动,让人联想到森林大火的画面,得分就会比较高了。
语用题的一大考查方向就是语言表达的生动性,枯燥无味的答案显然与高分无缘。要想使自己的表达更生动、更有文采,多读优秀诗歌、优美文章,增强语感是其一;其二,对《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提及的“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等9种修辞手法应多多研习。
(3) 想象贫乏,思路狭窄
由于题目中的两个例句所选汉字的偏旁一为土字底,一为三点水,一些同学的思路就只会在偏旁为土字底或三点水的汉字上转圈圈,结果选了不易展开想象的字去写,自然就不容易写好。如:
圣:从泥土里蹦出只猴子,到天上就成了齐天大圣。
游:小孩子正当年幼,学游泳最合适。
越来越多的语用题带有开放、半开放的性质,以考查同学们的探究能力。解题时,应该放开眼界,打开思路,立足例句,但又不要让思维被例句框死。
(4) 联想牵强,不合情理
还有一些同学虽有联想,也用上了修辞手法,但联想牵强、违背情理,让人难以接受。如:
须:一页纸上写上三撇,古老的汉字叮咛你我,学习一定要勤于记录。
这个答案将“须”误为会意字,并作了十分牵强的联想。其实,“须”字在金文中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象形字,像是一个面朝左的大头人,戴着个尖顶小帽,嘴巴上翘着三根硬胡须。
对于需要联想的语用题,平时积累一些文学知识,才能让联想随心所欲不逾矩。
总之,语用题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审题不漏要点,认真研究题中所给的条件,平时多重视思维训练,多注意对语言基本功的培养,就能减少答题时无谓的失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744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