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解读方法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顾俊康
目前,很多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多是不懂解读方法,不解作品之意,导致学生放弃阅读或即使阅读也是“白读”的后果,甚至有部分学生常常曲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这严重妨碍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也严重削弱了文学作品对学生的教育力量。为了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让学生从课外阅读的困境中走出来,真正走向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问,教以作品的解读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为此,笔者从如下方面作一肤浅的探讨并与大家共勉。
一、了解创作背景、作家处境及心境,把握作品思想感情基调
创作背景是指作家创作作品时的时代背景,包括社会政治、历史事件、人民生活及由此决定和导致的作家地位、处境、心境等。把作家及其作品放到特定的创作背景中去解读,才能真正理解作品在其艺术性包裹下的思想内涵。如:《硕鼠》创作于春秋时代,这是一个阶级压迫极为严酷的奴隶制时代。诗中对大老鼠贪得无厌的罪恶行径的揭露,正是奴隶阶级对奴隶主剥削阶级的斥责,在斥责声中反映了奴隶们对苦难生活的深切痛恨和对理想世界的无限向往。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其创作的大背景是唐代社会政治混乱,上层统治阶级醉生梦死,下层劳动人民痛不欲生;创作的小背景是作者被罢官贬职放逐边远之地。因此,诗人在诗中洒落了对沦落天涯的琵琶女不幸身世的万般同情之泪,实际是怜人又怜己,在怜人悲己之际把批判的锋芒直指那个黑暗的社会。
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往往决定了作家的地位命运,从而导致作家的处境的优劣,进而影响作家的创作心境,最终形成不同的作品基调。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一句诗:“月是故乡明”,照例,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甲地和乙地本无多大差别,为什么在杜甫眼中,故乡的月最明亮呢?这和他创作时的处境、心境不无关系:在安史之乱中,杜甫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生活的艰难,亲人的离散,使他无不加倍思念故乡,在这样的心境下,他笔下的月亮自然是故乡的最明亮了。
二、找准线索,把握主题
线索是作者思路在文中的有形表现,是文章材料之间内在联系的体现,它贯穿于文章的始终。阅读作品时,如果找不到文章的线索,就很难读懂文章,就看不见文章内部的文脉,弄不清作者思路,更不懂作者的构思过程。如果处在这“不见”、“不清”、“不懂”的“三不”状态,又怎能了解文章所写的内容呢?“阅读作品,就是到作家心里走一趟”,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阅读的实质,就是要了解作者的思路,懂得文章的构思过程、写作过程和意图。所以,从找线索人手去解读作品,才算找到了深入了解作品的大门。作品线索的形式是多样的,有的以事物为线索,有的以某种景物为线索,有的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有的以时空变化为线索。有的线索单一,只有一条线索;有的线索复杂,具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明晰可见,暗线隐隐约约。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一条明晰可见的线索是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在这条明线之下,掩藏着作者宦途失意的感伤和由此产生的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这条暗线,两条线索汇合,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三、进入意境,领会感情
意境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或自然景色),是与作家强烈的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包括“意”和“境”两个方面:“意”是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作品中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意与境合,就形成了作品的意境。优美的意境总是情和景的完美结合。如:杜甫《登高》一诗,前四句着重写景,却处处有情;后四句着重抒情,又句句有景。情与景交融一体,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境界,产生了强大的感染力,使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再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前文对赤壁夜景作了极其逼真的描绘,后文因其美丽的夜景想起了“固一世之雄”的曹操,由此抒发了作者政治上受挫后的惆怅和抑郁心情,全文巧妙地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有机结合起来,使客观的生活图景和主观的思想感情和谐的统一起来,创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
“意”和“境”完美结合,读后使人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和艺术上的享受。
四、注重细节。找准着力支点
作品中的细节,常因为其细小而容易被读者忽视,而这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正是支撑作品的支点,它虽身处细微处,却力能托全文,阅渎时,如能抓住这些细节,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从而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如:《药》中写华小栓的咳嗽,先后有六次,这是容易忽视的细节。其实,每次咳嗽都有作者独具的匠心,都闪烁着艺术构思的火花,认真领会这一细节,对理解全文颇有益处。又如:《琵琶行》中,江上一轮惨白的明月始终映衬着琵琶女的凄凉身世和作者的惨淡心情,这一细节突出了诗歌的主题。
由此可见,作品中的细节不可忽视,它往往为解读作品提供启示。
五、聚焦关键词语,品味关键词语在文中的穿针引线作用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一词见精神,尤其是那些处于关键位置的关键词语,总是在文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阅读时如能把眼光聚焦于这些关键词语,无疑为解读作品打开了一条通道。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开头写了女主人公的八个“梦想”,贫寒的现实使她“苦恼”,而“苦恼”的她又无时无刻不在追求梦想的光环,八个“梦想”构架了她的思想基础,显露了她的灵魂,支配了她那不为一般人所理解的行为,而她从“梦想”的云端结结实实地摔下来的结果,正是这种“梦想”光环的彻底破灭和消逝,所以,“梦想”在本文中是一个重量级的词语。又如:杜甫《登高》中的“悲秋”这个词语,独占要地,意盖全诗,在关键之处传出了作者悲国悲己的悲壮之声,点名了文章的主旨。再如:朱自清散文《绿》开头的“惊诧”一词,既暗示了梅雨潭“绿”的与众不同,又透露了作者对这“绿”色的喜爱、盛赞之情,后文对梅雨潭“绿”的铺写及作者喜爱至极的情感的抒发都在这个词语的覆盖之下,所以,“惊诧”一词也是个重量级的词语。
所以说,学生能掌握了这些方法并用之于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去,其课外阅读中的文学作品阅读将不再成为空白。当学生将文学作品阅读的爱好转化为内在动力的时候,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也就为期不远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1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