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教师的角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玉莲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组织者”、“引导者”是《标准》为教师确定的角色地位;“平等对话”是《标准》确定的新型教学关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师职责。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积累,笔者对教师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准确的定位。
  
  一、主持人
  
  走进新课标,教师只是个平等对话的“首席”发言人,是学生与课文之间的穿针引线之人。不是多余的“第三者”。要采用对话、交往式的课堂教学形式,使语文教学由“讲授型”向“交往型”、“活动型”转化。如进行三年级的作文辅导――《有趣的游戏》,可以由学生感兴趣的“贴鼻子游戏”引入课堂。创设情境。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并且边讨论边游戏边交流,活动形式多样。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自己参加游戏的切身体验、快乐心情。有的说观察到的其他同学的表情动作,有的学生还指手画脚、绘声绘色地重现游戏片断或某个同学的表情、动作,引得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也忍俊不禁笑出声来,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忘记了此时自己的角色……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再不失时机地肯定学生的独特感受和视角,及时地纠正学生的表达错误或语病。这样。教师适时的恰当引导和多种形式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形式,为写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伙伴
  
  南斯拉夫著名教育家弗・鲍良克说:“对每一个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令人生厌的教师。”因此,要深入地了解学生,善于“反串”角色。进行换位思考。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相信他们的潜力,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使课堂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对话的平台。如在执教《草船借箭》这节课的过程中,整节课教师与学生达到了高度的融合与统一。学生联系旧知交流积累的词语,教师给以充分的肯定。并且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相关的词;学生回答问题精彩。教师给予适当的表扬;学生有了问题。教师及时给予纠正、解答。教师不失时机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成为了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尤其是与学生一起表演周瑜与诸葛亮帐前“商议军事”一段时。笔者扮演了周瑜这个角色。一个学生扮演诸葛亮,两人“各怀心机”,唇枪舌剑,仿佛重现了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表演结束。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事后,这位学生在日记中发表了一番感慨:“我和老师的合作真成功。我太高兴了!”这里,老师成为了他真正的合作伙伴。
  
  三、演员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是“语文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情境,引向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联结点。引向学生情感、思路与教师情感、思路的交汇点。那么,教师首先要进入角色。用自己的情去感染学生的情。由自己的心灵去走向学生的心灵,不能自己“心如止水”,而要求学生情绪激昂。老师课堂上声情并茂的引导,宛如自己就已置身于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怎能不为之感动,为之震撼?如教学俄罗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一文时,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笔者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演一演“渔夫归来”一段。笔者扮演渔夫,一个学生扮演桑那。两人酣畅淋漓的表演,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渔夫和他的妻子桑那在自己的生活都已经很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收养邻居两个孩子的善良心地。
  
  四、学生
  
  这一角色的定位,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让笔者刻骨铭心。
  自觉多年的学习、进修,读了些“李白”、“杜甫”,背了些“《春秋》”、“《左传》”,陶渊明“不为半斗米折腰”的风骨依旧,南唐后主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中对江山、故国的怀恋犹存,也曾为苏词“千古风流人物”那雄浑博大的境界所深深折服。仅参加工作三年,就在整个镇第一个拿到了“全国自考”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证书,在当时也小小地震撼了一把。又经三年的灯下苦读,获得了河北师院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教小学生。几乎可以安枕。
  然而,40岁,也正是这一年,自认为参加工作20年后形成的坚不可摧的“理念”,被击得“粉碎”。
  2006年春,我们依据工作安排,积极组织学生诵读古诗,准备举行背诵古诗比赛。校长也多次提示过,要利用好身边的有利条件,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我们就把校园“古诗长廊”中的32首古诗作为背诵的内容之一。一天,笔者为了给学生做个榜样,也随抄诗的学生来到了“古诗长廊”。这是第一次。因为觉得这里的诗肯定都是“小学生”会的。除了赏景,自己没必要去看古诗。“古诗无声润泽千株桃李,长廊有意催开万朵梅兰”。刚到廊前,一副对联首先映入眼中,字体疏放有度,笔法苍劲有力。对仗准确工整,蕴味深刻隽永,不得不让人叹服。后来听校长说是迁安市前副市长徐春瑞的佳作。“老师。施肩吾是唐朝的吗?”笔者正在长廊中信步走着,有个学生问道。笔者抬头一看:《瀑布》――唐,施肩吾。施肩吾是何许人也?是唐朝的吗?怎么没看过?这不明明写着吗,问什么。笔者不觉暗暗叫苦。尽管写着,但自己确实没看过,就没敢肯定,只好老老实实地承认,说:“老师没读过他的诗。也不了解他。我们回去好好查一下好吧。”“好。”当时笔者的脸上,窘态十足。后来,还有写《蚕妇》的宋代的张俞,也是查了资料方解心中疑惑的。
  其实,信息时代,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要永远做学习者,不断学习与进取,不断探索与改革,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做学习型、学者型教师。古人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课堂上也是如此,学生有了问题请老师帮助解决。老师有了问题。师生共同解决,真正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让学生感到老师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如有了不认识的字,可当堂师生一起查字典等。另外,教师也要善于变换角度,一句“老师这儿有个问题”,让学生潜意识里懂得真正是“学无止境”,能给老师解答问题他也会倍感快乐。
  
  五、医生
  
  人们都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那么,在校就要靠老师了。特别是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容易受到伤害,老师首当其冲就成为了学生的守护者。万一学生受到伤害。教师就是离他最近的“医生”,应即时给予恰当的处理。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多,学习压力大,心理更容易产生问题。此时,教师就要责无旁贷地就职心理医生的职务,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健康成长。
  另外。师生之间互吐心声,教师又成为了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受伤害了。教师又是他可依赖的亲人;大课间,和孩子们一起跳绳、踢键、丢沙包,教师又是他们的玩伴……总之,教师要与学生真正建立平等交往的师生关系,自觉站在“合作伙伴”的位置,与学生平起平坐、教学相长,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博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学生才能“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17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