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伟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显然,在学习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作用,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与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指导预习,诱发兴趣
预习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指导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
为此,教师在指导预习时,要注意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游戏、表演、观察活动等形式,预先感触情景,对课文有关内容有更直接的领会,避免预习的盲目性、程序化。如在指导预习《丑公主》一文时,可以预先布置学生担任课文中的角色,在课堂上表演,让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在不知不觉的情和知的渗透中快乐地学习,又在“乐学”的过程中学到学习的方法。
二、精心导入,引发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精心导入则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提高整堂课的效果。所以在学习新课时。就应在导入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中进入新课教学。
1 巧设悬念。教师用巧妙的语言设置悬念,能把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出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如教《穷人》一课时,笔者巧设“悬念”说:“同学们,你知道的穷人是怎样的?告诉老师他们的特点。”学生们跃跃欲试,各抒己见。笔者接着说:“今天老师和大家认识一下俄罗斯的穷人,看一下与大家所说的穷人有何不同?”说完板书课题“穷人”。“哦!”学生恍然大悟,但随之产生疑问:“俄罗斯的穷人与大家所说的穷人有何不同?”这时,笔者顺势说:“同学们,本文中的穷人的确像你们所说的吃不饱,穿不暖,但他们也有不穷的东西。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去了解他们。”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激发起学生迫切阅读的情感,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学习活动。
2 智猜谜语。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则小小的谜语,往往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把注意力引到书本上来。
上面只是举了一些导人激趣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有好多导人方法:如插图导入、故事导人、影视导入、音乐歌曲导人、创设情境导入等等,举不胜举。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兴趣就行。
三、丰富形式,激发兴趣
教学中,要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体裁特点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多种教学形式,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欣赏课、自读课、讨论会、辩论会等形式,为学生创造一种表现和发展的环境和机会,使之尽情地表现才能,由被动变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 鼓励人人参与。课堂教学应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其中对“学困生”要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多给他们“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如:教师巡视时,优先关照“学困生”;小组讨论。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优先考虑其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等。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鼓励,让他们不断享受成功的喜悦,其兴趣才会在教师、同学的肯定中萌生。
2 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听美妙的音乐,看看生动逼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把学生带入形象直观的世界中,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声音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如临其境,沉浸其中,其乐融融。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把幻灯片、录像片、教学光盘等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兴趣盎然。
3 穿插游戏、故事。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持久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容易疲劳,而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达成。因此,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努力创设语文知识的故事性和游戏性情境,使他们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笔者在识字教学中经常用“一字开花”、“找朋友”等游戏进行扩词比赛,从而丰富学生词汇,巩固字词。这样学生在欢乐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特别对“学困生”帮助很大,教师也能达到较好地传授知识的目的。
4 倡导合作探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在课堂实践中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在小组内,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大家围在一起共同讨论,说错了自有同学补充纠正,没有被老师叫起来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问题时的压迫感。“能者为师,合作讨论,共同提高”,在互相启发中。学生克服了独立思考中的思维障碍与思维定式,对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生非常喜爱这种方式,他们喜欢争论。喜欢说服别人。喜欢被他人认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个人都敢于承担自己的角色,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是自主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吸收知识,教学效果自然令人满意。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让语文教学寓教于乐。激发兴趣,给孩子们快乐的天地;放飞心灵,还孩子们自由的时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18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