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桂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学习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独立的阅读学科理念
  
  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有效途径之一。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一个分支,早已存在,但由于种种原因,阅读教学仍没有表现出独立的学科意识,不少教师认为“阅读只是个手段,写作才是目的”、“阅读是过程,写作才是结果和标准”、“选拔人才只需写一篇文章就行了”等等。诚然,阅读和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学习写作的门径之一。然而,阅读却不完全是为了写作,阅读教学也不是仅仅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写作。必须让阅读“独立起来”,明确阅读的目的: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获得阅读能力,包括收集、选择、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鉴赏评品、怀疑探索作品的能力;为学生具备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形成创造性应对社会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文本语境,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有一种敏锐的感受力,对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包含的意义及表现的情感色彩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把握。它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应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完成。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的旨趣的最贴合的符号”。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阅读文本,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去联想、认知,在“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美的感受中体会文本蕴涵的深意。
  如鲁迅先生的《故乡》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到了自家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同样是写动作,母亲是“迎着出来”而八岁的宏儿则是“飞出”,可先引导学生将母亲的动作与宏儿的动作互换,经比较分析,学生很快便可体悟到文中的动词极恰当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
  
  三、掌握阅读方式,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的方法很多,技巧也不少,教师应在学生阅读之前及时加以传授。首先应让 学生掌握“速读”与“精读”这两种方法,并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一篇课文开始应通读浏览,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基本思想感情,然后开始“精读”,精读的时候要随时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关键的字词,精美的语句,生字新词应圈点、勾画,疑难之处,心有所感的地方,应批注。这种阅读方法要在教师具体反复指导下,学生才能逐步掌握。对于课外阅读,学生拿到一本书应先看序言、目录、后记,然后通篇浏览,确定“精读”或“速读”,读完之后,要把一篇或一本书的内容串起来融会贯通。“速读”和“精读”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两种阅读方法,前者可以增加阅读的广度,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要求,后者则增加阅读的深度,理解前人的思想精髓。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以“导读”为主。有些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一些的地方,隐含在字底的含义,他们就未必能领会。教师必须在这时给学生以指点,要言简意赅,能使他们领悟就行。教师的“导”要把握方向,扣紧重难点;要启迪思维,诱发联想,疏通思路;要给予方法,传授技巧;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讨论,多交流,多争论,切忌目标不明,字词句篇一股脑儿往学生脑里灌。只重知识不问方法,其结果只能是教师越教越累,学生越学越厌,阅读成了学生最厌烦、最无聊的功课。
  
  四、提倡进行探究性阅读
  
   探究性阅读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信息论理论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应该大力倡导探究性阅读教学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呢?以下是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常用的几种方法:
  如,朱自清《背影》中的“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拣定”一词表明,父亲在为儿子安排座位时,是细心斟酌了一番,最后才选择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为什么要选这张椅子呢?因为儿子带的行李多,又是一个人。父亲的细心、父爱的深厚通过“拣定” 一词表现了出来。这样步步推进,层层深究,学生能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从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再如,学了《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有学生提出愚公的做法真的可行吗?有的学生认为搬家会更好,还有学生提出既不必挖山也不必搬家,而应该对太行、王屋二山进行开发利用,让它们造福于子孙后代。笔者认为,这些问题肯定会引爆学生思维的火花。
   当然,学习了同一类课文,笔者常常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如学习了《白杨礼赞》和《松树的风格》后,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对这两篇课文进行比较探究。学生通过这种比较阅读的探究,不仅深入地认识了这两篇文章的特点,而且学会了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还可以将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如初中阶段学习了鲁迅的《社戏》、《故乡》、《孔乙己》等小说,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鲁迅的作品,去探究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作品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总之,通过语文阅读教学的系统、科学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阅读为本,以学生自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思想,坚决克服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阅读教学不阅读、尤其是不让学生阅读的弊端。
  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附中(2266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20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