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方式主要有: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课内、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考查内容主要有:解释字词、翻译句子、背诵默写、文言断句、语句的理解或语段的概括和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以及其他一些理解运用方面的开放性试题。近年来,中考文言文阅读比较注重在语境中考查学生的语感和对文言词语的理解,注重将文言文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整体上考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应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命题方向,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复习备考。
  
  一、紧扣教材,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
  
  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多数取材于课内,占80%左右,少数取材于课外,占20%左右。课外文言文的选文一般比较浅显,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得好,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也会提高。因此,学好课内文言文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备考的关键。复习时必须紧扣教材,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和积累文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文言实词的积累。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要求解释的实词多数是书下注释,因此,应引导学生熟记注释并积累文中关键词语,在此基础上还要整理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其中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下面以《桃花源记》一课为例具体说明。
  (1)一词多义。这是文言文学习和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和整理,并且结合语境去判断它的含义。如《桃花源记》中的词语有:舍:①舍弃,如“便舍船”;②房子,如“屋舍俨然”。寻:①寻找,如“寻向所志”;②不久,如“寻病终”。志:①做标记,如“处处志之”;②标记,如“寻向所志”。向:①从前的、旧的,如“寻向所志”;②对着,如“眈眈相向”。这是对一篇课文中的一词多义词语的整理,便于一课一课地扎扎实实地掌握。在具体复习时也可以就六册书所有篇目中的词语进行系统的整理,便于全面系统地复习。
  (2)古今异义词。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不仅是理解和翻译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试命题者的关注点,如《桃花源记》中的“交通”“妻子”“绝境”“无论”“不足”“鲜美”“延”等词语,应把握好它们的古义和今义,便于复习和记忆。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现象不是初中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但它是初中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需将课本中一些重点的活用词加以了解,不必深究。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复前行,欲穷其林”中的“穷”,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尽”的意思。
  (4)通假字。初中三年的文言文中通假字总共几十个,应当熟记,并且让学生掌握通假字读音规律:如果甲字通乙字,则读乙音。如“要”通“邀”,读作“yao”,邀请。
  2.文言虚词的积累。文言虚词在很多省市的试卷中都以不同形式出现。如甘肃省2005年文言文阅读中有这样一个题:“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这道题综合考查了“于”“之”“而”“亦”四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果没有一定的积累,就容易失分,因此有必要让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虚词。在初中阶段,应该掌握的重点虚词有:“之、而、以、于、则、乎、虽、焉、因、其、然、且、为、者”等。比如:“之”的用法:之:①作代词,指代人、物、事、时间、处所等。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作动词,到,往。如:“辍耕之垄上。”③作结构助词“的”,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④作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如:“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⑤语气助词,凑足音节不译,如:“怅恨久之。”⑥作宾语前置的或其他助词,不译,如:“何陋之有?”
  3.文言句式的积累。主要是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它们和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要着重复习。
  (1)判断句。文言判断句的基本形式为:“……者,……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翻译时需要按照现代汉语习惯加上判断词“是”。
  (2)被动句。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受动者,现代汉语多用“被”表被动,而古汉语多用“为……所……”“于”“被”等来表示,例如“为乡里所患”(《周处》);也有不借助被动词,直接在句意上表被动,例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3)倒装句。倒装句有的是为了修辞的需要,颠倒了语序。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是“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装;又如:“微斯人,吾谁与归?”
  (4)省略句。文言文省略比较多,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
  4.文言名句的积累。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背诵优秀诗文80篇”。积累文言名句不仅是完成默写类试题的需要,也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关键,更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对于教材中那些要求背诵的篇目、重点语句,要让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地背下来,而且还能准确无误地默写下来,做到不丢字,不增字,不写错别字。
  5.文化常识的积累。这些内容不一定直接考查,但是在文言文阅读中会以不同形式出现,比如古代礼俗名物、人物典故、名号称谓、历法时节、历史地理、职官科举等,因此复习时要注意积累。
  
  二、把握要点,重视文言语句的翻译和理解
  
  翻译文言文的要求是准确、通顺,在此基础上尽量做到语句优美,符合原文语言风格。翻译时可以采取“留”“换”“补”“增”“删”“调”“扩”等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1.不要把解释当做翻译。尽管我们在翻译文言语句时,要根据句子的主要词语来翻译,但是,不要简单地根据句中的解释来翻译,而要在字字落实的基础上兼顾全句的意思,比如句式特点、文化常识等。2.注意词语的古今义。有些古今意义差别比较大的词语,不仅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命题者常常关注的考查点,需要在备考时进行整理和积累,牢固掌握,灵活翻译。3.注意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确定词语的意义来进行翻译。此外,还要把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翻译原则,准确把握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在一定程度上吸取和借鉴了现代文阅读的考查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和全面理解。复习的时候,在文意疏通的基础上,要结合整篇文章来理解思想内容、段落大意,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有自己的见解。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是古文中的精华,闪烁着古代作家思想与智慧的光芒,我们应要求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思考文中的思想或所蕴涵的道理,达到学以致用。
  
  三、利用诵读,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之一,不仅有助于学生读准字音、揣摩语气、掌握断句,而且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语感,加深对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并达到熟读成诵、积累名篇名句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和复习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使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读出文章的停顿和节奏,揣摩文章的语气和文意,感悟文章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对于《与朱元思书》一课的复习,可通过强化诵读来进行。1.教师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读。要求学生仔细读,要集中精力,读准字音,注意强调停顿和重音,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使之有鲜明的层次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的“箭”和“奔”要重读,等等。2.理解文章内容。启发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理解语句的含义,感受“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美丽景象。3.理清结构层次。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富春江“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秀丽景色,然后具体体验山之“奇”、水之“秀”。4.翻译和背诵。由于在前面的环节中学生读得投入,读得专心致志,而且边读边揣摩、体会,因此翻译和背诵也就水到渠成,教师只是在学生译得不准的地方加以点拨即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的功夫做到了,解答默写、断句、解释、翻译、理解和运用等问题就很容易了,理解和感悟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四、加强练习,巩固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练习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有一种“循环巩固提高式”的训练效果比较好:第一步,以篇目为单位(篇目数量视当天课时而定),梳理文言文基础知识,牢固掌握课文复习要点。第二步,以文言文试卷的形式进行练习。试题是教师根据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独立命制或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研制的,试题内容应该涵盖当天复习的文言文知识要点,题型和难易程度尽量与中考试题接近,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第三步,答疑式讲解。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养成独立探究问题的习惯,形成学习能力。第四步,文言文阅读阶段性检测。一个阶段的复习结束后,以单元或整册书为单位,进行阶段性检测。第五步,总结测试情况,查缺补漏,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题量和答题时间要适度,不要因大量、枯燥的练习而引起学生厌倦,致使复习效果不佳;试题尽可能以完整的阅读题的形式出现,注重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这样,经过不同层面的多次反复,学生不仅可以牢固地掌握文言文知识,而且提高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黑龙江牡丹江教育学院 157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9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