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个性化阅读”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则是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道难题,我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先锻炼胆量,再提高质量。我把我的策略概要总结一下,就教于方家。
  
  一、锻炼胆量的策略
  
  凡是有出国留学经历的学者都强烈地感受到:外国学生比中国学生胆大,敢想敢说;中国学生的考试成绩好,但动口动手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差。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想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课堂气氛搞活,鼓励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是极其困难的事,好不容易有学生发言了,你要是稍加评点,课堂气氛顿时就会冷寂下来。当然造成这种现象有文化传统、民族性格、教育理念、考试模式等多方面的原因,这不是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更不是我们教师个人能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却可以根据中国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独立思维、发表意见的胆量。我采用的主要策略有:
  1.启发引导。中国的教育自古以来就注重“家学”“师学”,现在的考试模式也限制了“个性化的阅读”的充分发展,中国的学生已经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只需要按照老师和《教参》上总结归纳出的标准答案背诵记忆就可以应对考试。“个性化的阅读”在中国既缺乏历史渊源,又缺乏现实动力,现在突然提倡“个性化的阅读”,学生一时还难以适应,不知从何处入手,积极性也不高,我们就要千方百计地启发引导。比如在讲“神话四则”时,串讲之后,我请大家发表意见,谈谈个人的理解,学生神情紧张,面面相觑,沉默之后,还是沉默。我就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比如我问:“这四则神话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创作?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历史?”还是沉默,问题可能有些难。我又问:“这四则神话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全是瞎编的!”一个学生小声说,但大家都听到了,引得哄堂大笑。我顺势问:“全是瞎编的吗?”“不是。”很多同学喊。“哪些不是呢?”“海能淹死人”,“石能填海”,“鸟能衔木”,“太阳能烤死人”,下面七嘴八舌,争得脸都红了。
  2.暂缓评价。现在的高中学生一时还难以达到理性批评鉴赏的水平,很多“个性化的阅读”还很幼稚,我们应允许学生有一个发展过程。所以当学生发表个人对作品的理解时,要暂缓作出好坏正误(质)的评价,更不要生硬简单地提出批评意见,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能支持或高度容忍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以便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思考。同时他们可以根据其他人的观点产生新的观点,互相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起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综合创新思路。鼓励学生对已有的理解进行补充;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即使学生理解明显偏离作品,教师也要暂缓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与读解,可以启发引导他用另一种方法思考,或换个角度思考,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使他们养成遇事能冷静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知识可以在任何时候补充上,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形成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补上的。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在《创造性想像》中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实力与其人民的发明创造能力和把这些发明转化为有用产品的能力紧密相关。”没有开阔的思维、没有主动地、独立地发现新的事物,提出新的见解,解决新的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怎么可能有创造发明?所以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和保护学生爱动脑,积极思考,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的精神。在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时,先不急于评价,而是让他们尽情地练胆。比如我有意地引导同学大胆地逆向思维,问:“课本上对四则神话内容的概括对不对?”“不对!”学生居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喊。“为什么?”“精卫填海是出于个人的私怨,不能说‘反映了上古人民征服大海的坚忍精神和宏伟志愿。’”“女娲补天则是缘于纯粹的母爱,因为人类是她亲手创造的儿女。”学生居然鼓掌表示赞同,我笑而不言,任其练胆。
  3.鼓励写“个性化的随笔”。由于课时有限,我们将阅读教学延展到“随笔”写作中,鼓励学生在“随笔”中延续“个性化的阅读”。例如对于《夸父逐日》和《共工头触不周山》,历来都认为这两则神话“反映上古人民改造天地、战胜或征服自然的宏伟志愿和美好理想”,以及“伟大的奉献精神”和“英勇献身的气概”。然而有的学生认为:“夸父和共公,不过是头脑简单、缺乏涵养的莽汉。他们的行为很难称得上‘伟大的奉献’和‘英勇献身’。至于‘战胜或征服自然’这种想法本身就是愚昧无知、大错特错的。随着现在环保教育的普及与深入,我们都应清楚,大自然的存在与我们的关系是多么密切。而这种关系绝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况且大自然何时被征服过?总是把自己当做是天地万物的‘主宰者’,这是人们从祖辈遗传下来的可笑观念。”
  对于这样“离经叛道”的认识,对于如此“个性化的阅读”我给予充分的肯定,评价是:“读书,不迷信于书;读后,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才是读书的高手!”这位学生没想到自己“离经叛道”的解读居然能得到鼓励,在以后的阅读课中她便总是要发表自己的“个性化的阅读”见解,她的胆量还影响、带动了更多的同学。
  
  二、提高质量的方法
  
  在培养学生敢说的基础上,再提高质量,即提高思辨的逻辑性,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梳理,按不同的思考角度进行归类、辨析、引申等,进行理性认识的提升,以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我的具体做法是:
  1.了解鉴赏规律。在学生有足够的胆量后,我因势利导,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了解文学时代、作者、作品、读者四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文学鉴赏的四个角度和一般规律,引导学生了解我先前提出的问题:“这四则神话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创作?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历史?”实际就是从文学四要素之“时代”要素引发的思考;“这四则神话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是从“作品”要素引发的分析;“课本上对这四则神话内容的概括对不对?”是从“作者”和“读者”角度引发的思考。学生瞪着眼睛,聚精会神,频频点头示意,好像是豁然贯通;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读进行鉴赏角度的分析(仍旧暂缓作好坏正误的评价),学生又发生了争论,有的说“所谓‘全是瞎编的’是从‘作品’角度进行的分析”,有的说“是从‘作者’角度进行的分析”;有的说“所谓‘神话反映一定真实的内容’是从‘作品’角度进行的分析”,有的说“是从‘时代’角度进行的分析”。我就顺势引导说:“四要素之间是紧密联系着的,不能截然区分开,只是分析的角度侧重不同而已。究竟属于哪个角度,关键要看你的分析侧重于哪个角度。”又有学生说:“课本上对神话内容的概括是从作者本意说,我们是从读者接受的角度说。”有学生说:“课本上说的也是从读者接受的角度说。”我就顺势引导说:“这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时代’‘作者’以及‘作品’提供的综合信息推断作者的本意。比如课本对《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分析,说共工是‘英雄’这恐怕是读者的接受,而说‘反映了古代氏族社会部落之间的斗争’则接近于作者的本意。你们学生说的也不完全是读者的接受,比如说‘精卫填海是出于个人的私怨’就比较符合作品的意脉,就可能比较接近作者的本意。不同时代的读者对同一作品可能会做出不同的解读,但千万不能将读者接受与作者本意混为一谈。”从这以后,学生就能将不同角度的分析加以区分了。

  2.了解文体特点。不同文体有不同的特点,“个性化的阅读”也可以侧重于文体特点探究,所以我在讲神话的时候,也适当对神话的文体特征进行了总结。我说:“我们在分析神话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神话的文体特征。”“是吗?”学生很惊讶。“你们说神话的内容有什么特点?”“有些是瞎编的,有些是真实的。”“对,神话是对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虚妄反映,但其中包含着真实的影子。”“啊!”“你们说神话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瞎编。”“比较接近了,应该说是幻想的方式。”“啊!”“神话中的幻想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学生好像没听懂,一脸茫然。“那你们说神话和《西游记》一样吗?”“不一样。”学生齐声喊。“怎么不一样?”“吴承恩知道孙悟空是虚构的,神话作者把夸父、共工当成真的写。”“对,这就是自觉与不自觉的区别,神话的幻想是不自觉的,与后世自觉虚构的神怪小说不一样。”“啊!”学生听懂了。学生再阅读神话时就能结合神话的文体特征探寻其创作的本意。
  3.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学生的胆子大了,独立思考、发言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就及时提示:“你可以大胆设想,但最终一定要小心求证。文学鉴赏有时也需要严谨的思辨,即便是读者接受也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如学生都不赞同课本上对《夸父逐日》的分析,有的认为作者本意没有什么功利目的,而是出于一种猎奇心理;更多的同学认为有功利目的,有的认为作者歌颂强力,有的认为作者是解释邓林形成的原因,有的则认为夸父可能是因为旱灾而要驱逐太阳。我对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的想像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他们能“小心求证”,很多同学的想法无法证明,只能先存疑。有的则找到一些证据,如认为夸父可能是因为旱灾而要驱逐太阳的同学查阅了《汉语大字典》,查出“逐”不仅有“追逐”“竞争”的意思,同时还有“驱逐”的意思,《说文解字》的解释就是“逐,追也。”并以“后羿射日”作为旁证,大家都认为他的推断很有道理。
  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有时受生活阅历、知识匮乏的局限,难免出现理解上的偏颇,但随着知识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分析能力的提高,会自然而然地自我校正。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他开列一些阅读书目,使他在读书过程中能够尽快自我校正。我们对学生还很幼稚的“个性化的阅读”要宽容一些,引导他们循序渐进,慢慢提高,但决不能满足于课堂上的热闹,而放任自流,任凭学生一味地信口开河下去。练胆是策略,热闹是过程,提高才是目的。
  北京首都师大附中 100037,辽宁工程学院 1100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9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