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卢晓红 宋 蕾

  【摘要】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在新形式下就要求学校、企业、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通力合作,提高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并借鉴国外经验。创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高职教育模式,从而培养出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240-02
  
  Countermeasures Abou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partment
  
  【Abstract】In order to adapt our country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This requires the working in concert of school, the enterprise, government and even whole society in the modern society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attention to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we must proceed from reality of our country as well as use other countries'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so as to establish the professorship educational pattern which accords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us train the professional technician meeting th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society.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由此带来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给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大量的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近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产业结构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对职业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向着“高、精、尖”方向发展。由此,承担培养相关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地调整培养方略,整合各种资源 ,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体制,调整教育结构,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改革教育体制、转变办学理念
  
  1.1 转变高职教育管理观念
  1.1.1 我国不同发展时期,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建设要求等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高职教育在历史上形成的管理体制也显露出了客观事实和社会实际之间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各级政府包揽办学活动中的教学管理机构设置、教学内容和形式、招生和分配,既抑制了学校办学积极性的发挥,也削弱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特别是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办学形式也趋于多样,如国有民办、集资办学、个人办学、中外合资办学等,这些不同的办学方式采用单一的管理方式,就显得与实际脱离。因此政府要给学校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办学自主权,政府要从宏观上根据教育发展战略和经济建设制定更加宽松积极的方针和政策,只有管理体制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学校的要求,才会产生积极的管理效果。
  1.1.2 稳步实行学年学分制,改革学籍管理制度。学分制是以选课和学分积累为核心创制的一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是对课程设置僵死、修业年限划一的陈旧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其目的在于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实行学分制对师资、教学资源、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高职学院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先实行学年学分制,在学籍管理制度上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率。
  1.2 转变培养目标
  教学观念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学校的发展方向决定了所培养人才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高职院校转变人才的培养观念,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高等职业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有着共同的规律,同时又有着特殊的规律和独特模式,它应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并按照培养目标来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重视因材施教与个性发展的结合,书本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分析问题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能力相结合。同时,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根据市场需要,高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做出变化。
  1.3 与普通教育融合并向纵深发展
  从职业教育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这最一般意义出发,高职教育完全可以沟通学术教育和技术教育,构建教育体系的百花园。因此,高职教育应进一步培养适应生产力高移的本科、研究生层次的高级人才,也应该培植培育初、中等厚实宽泛的人才储备,形成合理的高职教育人力资源金字塔结构。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本科4年制的高等职业教育,一些国家和地区并出现了研究生教育,并对合格的毕业生同样颁发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从而使高等职业教育内部有了进一步的层次和分工,使职业教育走出了“终结性教育”的阴影。高等职业教育走与普通教育相结合并向纵深发展的道路是职业教育延长生命力的捷径,它们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在高层次上的融合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们能够解决各国目前普遍存在的结构性失业问题。然而在融合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分歧和问题。因此,要实现两者的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 加强学校自身建设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1.1 抓好师德建设,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把提高师德水平作为开展荣辱观教育的前提,在师德建设中突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广大教师要坚持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学术道德修养,严谨治学,以德施教,以高尚的人格和精湛的学问教育学生,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使其成为直接面对学生的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和模范。
  2.1.2改革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办法。现行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与晋升是参照普通高校标准来实施的,不利于高职师资的特色建设。因为普通高校教师主要从事理论教学与理论研究,而高职教师在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主要强调应用技能与专长,两者要求层面不同,可比性不强。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评审工作应与高职教育的性质、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不能脱离高职教育的实际,要为促进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服务。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台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师职称评聘办法,为师资队伍的特色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2.1.3改善职业教师队伍的待遇,留住真才实学者使其甘心在职业学校任教。关键是改变师资队伍的构成,不能单一的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拔职教老师,应当大批量的从社会上选拔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工作者充实职教队伍或兼职,不能像现在的教师队伍,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再到书本。
  2.2 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建立专门化的校内实训基地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职教育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短短的几年里,高职高专在校学生人数规模已超过本科院校学生在校人数,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充足而先进的实践教学设施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保证。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下,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而现代职业教育则要求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要从教室转移到实验室上来,学生的大部分课程都应在实验实训室里完成。近年国际上职业教育所流行的职业仿真模拟教学,其教室的设计都是仿真职业环境,专业方向非常明确、职业氛围十分浓,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职业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有十分明显的效果,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并通过仿真性模拟培训,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系统的职业能力训练和岗位全程业务流程培训。另外,建立分层次多种类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真实的职业能力,通常是在临战状态下的环境中才能充分的表现出来,也只有在实战中才能得到完善和提高。因此,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利用,就成为高职高专院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2.3 优化专业结构,创品牌工程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的方法,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很难找到真正的热门专业。这样,学校发展也很难打造自己的名牌专业,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因此,在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上,除了政府继续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外,学校还要建立起对人才市场进行动态分析的机制,并通过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确定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数量。专业课的设置要以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为背景,以专业所对应的产业、行业之技术发展需求的中、长期培养目标来考虑课程建设的取向,积极开发新课程,适当增加与现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前沿学科的教学内容,以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社会需求;文化课即理论教学的设置要力求系统和完整,解决好毕业生上岗适应快但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还要处理好校内与校外、课与课外、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突出实践课教学,重组课程结构;注重隐性课程的作用,增加对学生进行人文科学教育的内容。
  
  3 加强校企合作,增强二者间的依存度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与职业需求良性互动程度较低,即高职院校没有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内容设置、考核内容等方面的设置,并没有根据技术变化和市场对各职业方向人才的需求情况,动态地调整专业技能课程,使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距离”。 高职学校缺乏与行业的合作,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但很多高职学院在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根本就没有行业专家的参与,这无异于闭门造车。另外,由于缺乏和行业的合作,也导致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实践,毕竟在实验室操作和到企业去操作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结果必然造成学生就业困难,最终导致人才和资源的浪费。
  
  4 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4.1 增加对高职教育的资金投入
  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确保职业教育的财政经费逐年有所增长。在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方面,世界发达国家基本上都采取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分级拨款为主,社会和企业合理负担的经费投资体制。而我国职业教育经费虽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但“穷国办大教育”的那一点有限拨款对于学校的发展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因此,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同时,还要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更多的参与和支持,政府可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政府对学校的资金投入。
  4.2 加大政府对产学合作的扶持力度
  学校与企业联合,这样既解决了学校的经费不足、教学实践场地缺乏等问题,又解决了企业职工培训和人才储备等问题,是一个学校和企业双赢的举措,更有利于“双料人才”的培养。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虽然面临多方面的困境,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只要有清醒的认识,找到问题的关键,与时俱进、因势利导,结合实际加强自身建设,全面促进内部改革,办出特色,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 李侠业.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1(6).
  [2] 魏旭.知识经济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2(7).
  [3] 徐挺,张碧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再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3(22).
  [4] 孟昭上.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对策刍议[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4(7).
  [5] 潘懋元.我对高等职教的看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4(18).
  [6] 龚小勇.就业导向的模块化动态课程体系[J].职教论坛,2005(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0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