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学习方式 注重自主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这是课程实施的重点。可以预见只有学习方式的不断革新和根本转变,才能使学生主动地适应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的教材改革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其个性。当前我们需要怎样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自主探究”法是我们当前数学学习的最佳方式。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眼、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主动探索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主动的学,切实让素质教育走进数学课堂。下面我就来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我怎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知识的几点体会:
一、敢于解放,学会探究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该提供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去负担。”因而,我觉得应该给学生“松绑”。
(一)首先要解放学生的双手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小学生的思维带有具体形象性,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如教学:“长方形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动手量。然后让学生叙述,你发现了长方形有什么特征?有的学生说:“我用量的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两条长相等。”有的学生说:“我用量的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两条宽也相等。”还有的学生说:“我用量的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这样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长方形的特征就显示出来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深刻。
(二)其次要解放学生的嘴巴
语言是情感的表露,思维的体现,实践的沟通,离开了学生的说,一节课只能在“哑巴”中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让他们愿意说、会说、大胆地说。如解决开放题:“16个同学参加植树活动,共分成6组,其中男同学4个人一组,女同学2个人一组,男女同学各几组?”我先让学生在纸上画一画,要求用“ ”表示女同学,用“ ”表示男同学。然后让学生自由畅说男女同学各分几组。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先画6组同学,每组2个,通通画成女同学,算一算一共只有12个人,再把剩下的4个人加在其中的两组中,就变成4组女同学,2组男同学”;有的说:“我先画一组男同学,再画一组女同学,然后按男女的次序画了6组,数一数多了2个人,我把其中一组男同学去掉了2个,就剩下2组男同学,4组女同学”;有的说:“我先画2组男同学,再画2组女同学,算一算已经画了12个人,剩下4个人,所以我就再画2组女同学”……从学生口中讲出来的方法很多,甚至出乎我的意料。这样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鼓励,智慧的火花越烧越旺,从而尝到了自主探究的乐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美的形象能唤起学生愉悦的情感。在教学中,我大胆冲破思维定势的局限,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直接兴趣,感染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对其中所隐含的问题,我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如教学“表内乘除法”后的综合练习时,我设计了“小动物找家”的游戏。准备好三间标有得数20、4、18的“房子”和10只带有算式的“小动物”即3×6、4×5、12÷3、2×9、30-10、24÷6、25-7、13+7、6-3、2×2,把这些算式顿时一片沸腾,学生的探究欲望很强烈,很快有9只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只有带6-3的这只小动物找不到家,我又让学生想办法帮助这只小动物,让它有“家”可住。学生提出不少方案:有的认为把“-”号改成“×”号,6×3可以住到18号房子去;有的认为把3改成2,6-2便可以住到4号房子去,还有的认为把6-3改为6×3+2,就可以住到20号房子……这节课同学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
三、激励探究,调动学生参与
自主探索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促进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在激励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我充分来得表扬教学民主,始终以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空间。
(一)让学生参与自学新知
新大纲指出:“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可以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如在教学二年级应用题“商店有18个苹果,又买来6个,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我告诉学生新知识可以从旧知识中获得,从而学生觉得新课并不可怕。接着让学生自学课本的例题。设计这样的问题,要求“每盘放几个?”必须先算什么?或是根据“商店有18个苹果,又买来6个”可以提什么问题。数分钟后,反馈自学结果,新知识就完全被学生自己解决了。
(二)让学生参与尝试新知
“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尝试练习。如让学生练习下面两道题:(1)12-5+4; (2)12-(5+4)。练习后设计下面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1)每组题中什么是相同的?什么是不同的?(2)运用结果相同吗?为什么?通过激励学生自我探究,目标明确地比较后,得出每一组题中的数字和加减运算符号是相同的,但一道有小括号,一道没有小括号,它们的运算顺序不同,所以结果也不同。从而加深对小括号实际作用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自学能力。
(三)让学生参与质疑新知
陶老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才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质疑的重要。学生能提出问题或见解,是学生自主参与的可贵体现。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发问,鼓励学生质疑。例如有一次上圆的周长时,学生突然提出这样的问题:“π化成分数是多少?”“π为什么不用分数表示?”“祖冲之是怎样发现圆周率的?”学生能提出问题,我们老师心里才有“底”,才能“对症下药”,因而我常留给学生质疑的权利,并给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我们教师的“善教、善导”,只有在教师巧妙的“教导”下,学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动地位,开创思维,自主探索,真正受到数学知识的熏陶,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培养适应时代潮流的高素质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12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