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作文训练的有效方法之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仿写的意义
所谓仿写,就是模仿别的作品去进行习作。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人们往往不愿谈仿写,似乎只有让学生“天马行空”,自由发挥,才是作文教学的正道,否则就是保守的、封闭的、危害学生心智发展的。我个人认为,仿写本身就是继承,仿写的过程,就是扬弃的过程。没有仿写的过程,就不会有创新的结果。试想一个体操运动员,不首先模仿教练员的动作,肯定不会练出自己的高水平来。叶老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在阅读课上,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有写作指导的意识,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熟知作者是如何去表达的。那么,仿写对小学作文教学有哪些意义呢?
1.引导入门。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作文的知识还一无所知的时候,我们必须从现成的样本出发教给他们基本的作文知识,这个样本就是课文。通过课文认识文体的表达方式、基本手段,主题的内在层次以及怎样把话说通顺、把内容写清楚、具体,怎样分自然段表述,怎样打标点符号等。在此基础上学习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修辞表达等。
2.积累经验。学生通过对范文、例文的学习,接触多种多样的仿写形式,了解更多知识,掌握更丰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形成知识上的积累。如我们以人教版语文第七册教科书进行仿写指导,让学生从课本范文的案例中学习怎样开头,积累作文开头的经验:
(1)引用歇后语、俗语开头。“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卢沟桥的狮子》)“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 (《观潮》)
(2)点题开头。“我们村子前面的小山包,远远望去……石板小路的尽头,有一眼清泉,叫‘珍珠泉’。” (《珍珠泉》)
(3)用一句话总起开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
(4)用一个故事开头。“我小时候听奶奶讲,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的神仙住的地方……”(《五彩池》)
(5)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开头。“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黄继光》)
(6)强调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并作为一个自然段来开头。“1963年11月18日。”(《壮丽的青春》)“故事发生在爱丁堡。”(《小珊迪》)
二、仿写的关键
(一)仿写是一项基本功,需要日积月累
仿写是运用作文教学样本中典型的句式、段式、结构和写法表达学生诗意的生活,心灵的飞翔。低段要从仿说到仿写,以仿句为主;中段也可从仿说到仿写,以仿段为主;高段以仿结构为主。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关注学生,注意一课一得,每次训练一个重点。
1.句子仿写。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文中重点词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加以内化运用,使学生从自己的写作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其写作的兴趣,激发写作的动机,调动写作的积极性。
例如《秋天的雨》一课中,第2段的重点词语“五彩缤纷”,我先让学生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知道秋天里各种植物的颜色,而且作者用了拟人化的写法,把秋雨人格化了,生动表达出作者对秋雨的赞美之情,然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句子具体写一写春雨的“五彩缤纷”。
2.片断仿写。有些课文中的片断,或是属总起分述段,或是属分述总结段,或是空间叙述请楚,或是细节描写形象……像这样在写法上独具特点的片断,就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仿写。仿写时,同时告诉学生这种片断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例如《火烧云》第4~6自然段,结构大致相同,都是先写像什么(静态),后来很快就不见了(动态);不同的是具体描述时写法不同。教学时,我让学生重点理解课文是怎样写的,是怎样把火烧云的特点写具体的。然后让学生自己想象一种事物,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写火烧云的形状以及它的变化之快,然后交流。
3.全文仿写。教师要牢牢抓住阅读和写作的联结点,从写具体、写生动、有条理地写这几项写作目标出发,抓住课文语言精华、写作思路、表达特点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从名家名篇中吸取养分,读中取法,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如从《我们家的猫》习得抓住主要特点(古怪),写具体;从《争吵》知道通过写清楚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事情写具体;从《太阳》了解运用“列数字”与“比较”等方法把说明的事物写具体。《桂林山水》的总分总写法,《白杨》托物言志、借物赞人的写法,《背影》细致描写以小见大的方法……学习了这些课文方法后让学生仿写,在作文时间中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仿写要处理好仿与创的关系
作文能力培养就是从入格到破格再到升格的过程。仿写是让学生习作入格,仿的是句式、段式、结构、写法等形式,创新的是句子、段落表达的内容,即用仿写的结构、句式、段式写学生自己的生活、内容、个性、感悟、观点等。仿写最忌千篇一律,千题一面。因此,仿写时不要选一种样本,要多选,要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学生对作文样本接触多了,运用多了,经验的积累就会多起来,就会发现其中的特点,把握基本原则。例如,学习了多种描写人物外貌特征的样本后,就会发现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律――抓住个性特征,突出人物特点。学生一旦把握了原则,就可以驾轻就熟,运用自如。反过来看,如果学生脑子里没有样本或样本太少,就不可能发现和认识基本原则,而只能仅仅在表面摆游戏、做文章,创新就永远是句空话。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1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