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为留守孩中的“游离孩子”安建一个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仕钦

   留守孩中的“游离孩子”,即留守孩中的劣势孩子、劣迹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孩子缺少一个固定学习的“家”,在校与校之间迁移,甚至游离于学校与社会。调查结果显示,游离孩子虽不到留守孩中的10%,但却占问题孩子的60%以上。游离孩子问题是留守孩子问题中的特殊问题。重视研究这个问题,游离孩子也能“安家落户”,反之,任其游来游出,害已害人害社会。
  案例一:留守孩中的“游离孩子”小谢是上期来我校插班的初二学生。前三个学期中,他曾三易其校。入校后,学校一方面加大矫治教育的力度,采取特殊措施,重点关爱帮教;另一方面开展诸如“相信自已今天会做好,明天一定会更棒”的主题自我教育活动。实现自我解脱、升华与跃迁。成长坏境给了他勇气,老师支持给了他毅力。他坚持记成长日记,播种、收获每天的成绩与快乐。至现在,尽管有时有些“小动作”,但在老师同学的视线中,他是个有进步的孩子。上期末还被评为了“安家标兵”。
  案例二:这是一个真实而悲惨的故事。前不久,在县城交警队旁的一个网吧里,两个留守孩中的“游离孩子(未成年人)发生口角斗殴。一气之下,其中一名未成年人拿来一把屠刀,趁另一未成年人不注意,一刀之下,另一未成年人躯首两离,倒在血泊中,当即断送了性命。
  相关资料:出事后,笔者对行凶人行凶前的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孩子还是在读小学的时候,父母就进城务工了,自守家门。年幼的他,对父母的选择难以理解,亲子关系紧张,渐渐产生了逆反心理。在行凶人的学籍档案里,记载他入校读初一期间,经常犯错,成为学校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几个月后,学校建议转学择校。来到另一所学校学习,不久又旧病复发,校方又建议转学。短短二年多时间里。他三易其校。出事前不久,他因行窃,被治安拘留,所在学校出面担保,但仍受到了行政处罚。此后,他游离于学校与社会,结识损友,染上哥儿们义气。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社会上的不良信息。他沉溺于网吧,网吧里的有害信息,本来患有“残疾”(思想行为上的不健康)的孩子,环境的负面影响,更使他染上了“重感冒”。
  教师会上,我汇报了专项调查情况。同时也分析了造成游离状态的三个主要原因。一是学校原因。二年期间,三易其校,“推皮球”的作法,推来推出,酿成了问题。学校矫治教育功能不到位,保护措施不得力。二是家庭原因。一方面父母进城务工,没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沟通,监护缺位,导致孩子行为不轨;另一方面,传统的某些教育方法(如打骂教育)往往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起负作用。三是社会原因。社会上的有害信息,网吧里的有害信息,也会给游离孩子发出危险的信号。游离孩子需要我们的特殊关爱,解决游离孩子问题,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老师们统一了认识,积极开展矫治、纠偏工作,为游离孩子安建了一个家,受到了游离孩子的欢迎。我们的基本作法如下:
  代理家长一一撑起一把爱心伞。
  学校号召老师实现角色转换,做教中含养、教养结合,教学、抚养、监护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师,做游离孩子的代理家长。教师职责与父母职责一肩挑,师爱与亲情一体融。每个教师与游离孩子确定“亲子”关系。负责游离孩子的学习、生活管理。包括抚养代理,代管游离孩子的钱财、生活抚养和精神抚慰。负责情绪心理医治,帮他们调控情绪,医治心理创伤;负责健康安全守护,定期对游离孩子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卡片,教给安全知识;负责行为纠偏矫治工作,建立游离孩子纠偏档案,记载游离孩子每周的学习、生活、行为规范等进步情况,让他们感受成长的喜悦。老师们对游离孩子道德上的指导,行为上的矫治,学习中的关心,生活中的关爱,为游离孩子解脱自我、学会诚信、张扬礼仪、知晓荣辱、健康成长,撑起了一把爱心伞。
  关爱、情感教育一一推开一页心灵窗。
  以品格感染游离孩子。首先,老师们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用师德的优良品格感染游离孩子。如开展讲师德、铸师魂活动,塑造良师形象,以教师的优良品格感染他们。其次,大力宣传弘扬留守孩子的优良品格。如召开十星留守孩子成长经验交流会,用他们健康留守、快乐成长的典型事迹感染游离孩子。用真情感动游离孩子。老师们加大对游离孩子的情感投入,积极开展心理矫治辅导工作。如开展情感救治活动,建立情感诊所。进行心理矫治与情绪调控工作。用爱心感化游离孩子。我们坚信,爱能改变一切,爱能融化一切。爱定能教育转变好游离孩子。学校建立爱心园,收集宣传关爱游离孩子的典型事迹。建立爱心驿站。开展爱心日、爱心周、爱心月活动。老师们爱的微笑、爱的呵护、爱的关照、爱的教诲感化着游离孩子。关爱情感教育如春雨,滋润了游离孩子的心田;像春风,拂开了游离孩子心灵的户窗。
  无痕、有效教育一一张开一扇健康门。
  善于等待。等待是一种教育艺术。游离孩子的教育转变,不能急于求成。首先是有耐心。我们一致认为,教育需要时间,游离孩子的教育转变,更需要时间。例如,在他们认识缺点错误上,我们不急于求成,耐心等待;在他们出现缺点错误时,我们不简单粗暴,而是耐心教育帮助,给他们以梦想的机会和权利。其次是善于容忍。例如,在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过程中,不要求求全责备,允许有一个按主次、分轻重的缓改空间。同一缺点多次出现时,我们更能宽恕容忍,允许有反复。再次是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如抓住动情点。例如,学校颁奖大会上,当留守孩子走上领奖台,捧回“十星留守孩子”的大红花深感敬佩、深受感动时,我们不失时机地赋予期望:“鲜花正为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留守孩子开放。亲爱的孩子,努力吧,明天的领奖台上,一定会在你的胸前戴上进步奖的大红花。”此外,抓住兴奋点、兴趣点等都是行教的及好时机。
  巧妙赏识。巧妙赏识,我们尝试了三巧。一是赏识时间巧在及时。二是赏识内容巧在具体。三是赏识方法巧在灵活。例如,游离孩子小明沉迷于电脑,一玩起来,就通宵达旦。一次,他利用电脑设计了一朵非常漂亮的玫瑰花。班主任了解后,在学习园地表扬栏中写道:“未经专业学习,未经老师指导,能独自设计如此漂亮、栩栩如生的玫瑰图案,可见他有多么认真的态度,多么细致的精神,多么聪慧的头脑。具备这种态度、精神、智慧的人,一定能慎独自律,将会是大有作为的。”小明看到后,心里乐滋滋的。教师节前夕,他来到了班主任办公室,当他捧手把玫瑰花(图案)献给班主任时,不知是感动,还是愧疚?这个平日死活不肯“低头”的男孩,竞第一次流下了眼泪。并向班主任表示:“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实现自我解脱与飞跃”。
  巧赋期望。期望,实际上是一种引道。适当的期望,能引领游离孩子健康成长。在运用这种教育艺术时,我们做到了这样三点:一是期望值适当,做到不高不低。高了会使他们失出信心,低了会失出期望的意义。二是期望内容具体,具有针对性。如小谢在他日记中流露出自己获得进步奖后,为以后的努力困惑时,针对他的学习态度和成绩问题,我在他的日记尾批中是这样提出期望的:“学海无涯苦作舟。扬起学习的风帆,驶向知识的彼岸。努力吧,亲爱的孩子。”果然,他的学习真的认真了,成绩也提高了。三是把握提出期望的契机。如小明生病后,被班主任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动得热泪盈眶时,班主任敏悦地对他说:“孩子,谢谢你的心意。珍藏起自己的泪水,用她滋润枯竭的心田,化作绵绵的春雨,收获金色的秋天。”他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把感动化为动力,终收获了进步奖的金色秋天。
  矫治、纠偏教育一一安建一个成长家
  学校为留守孩中的“游离孩子”创建教育转变的良好氛围。首先,学校坚决纠正对“游离孩子”采取的“踢皮球”的错误做法,改消极放弃为积极教育,变踢球为守球护球。一是严格学籍管理,堵绝非正常流动。加强班主任的学籍责任,把劣迹学生的挽留、教育、转化、提高作为班主任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二是学校增强矫治教育的功能和加大矫治教育的力度。如加强矫治教育的领导,建立矫治教育制度,明确矫治教育责任,落实矫治教育措施等。三是学校对“游离孩子”实行特殊保护。如建立帮教制度,定期召开“游离孩子” 教育研讨会,建立“游离孩子”成长档案等。四是教师转换角色,做 “游离孩子”的“代理家长”。既承担教书育人职责,又承担监护抚养育人职责,做教、养结合的复合型教师。五是矫治方法做到与时俱进。如实现由刚性向柔性和谐的转变,一元向多元、平面型教育向立体型教育、封闭型教育向开放型教育、应急型教育向预防型教育的转变。开展警、校联手共教活动。如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作法制报告,讲现实案例。同时,请公安司法部门向学校派“特派员”,定期来校值日值勤,直面与问题孩子交流、沟通。
  此外,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帮助父母从传统父母向现代父母转变,家庭为“游离孩子”成长构建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首先,创建民主、平等型家庭。父母克服家长制作风,与孩子平等相处,实现亲子和谐。其次,创建学习创新型家庭。帮助父母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计算机知识,接授新的家教信息。与孩子有共同的语言。创新家庭教育方法,克服简单粗暴打骂教育。倡导理解、沟通、和谐的教育方法。其三,克服教育过程的成人化。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性格特征做好教育、感化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17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