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跃
【摘要】政治课教学对学生的素质水平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新时期加强政治课教学,必须要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学校德育内容、学校常规教学、学生的智力发展及社会活动紧密结合,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政治课 教学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即让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及心理素质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在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居于首要地位。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怎样才能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呢?综合分析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做到“五个结合”:
一、政治课教学与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
初中阶段是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求知欲和好奇心特别强,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魄,敢想敢干,如不正确引导和教育,有可能使他们盲目自信、蛮干硬撞,遇到一些困难挫折便产生消极情绪,很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此,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与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因而教师应做到:
1.坚持和加强正面教育,达到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目的。即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教育,结合初一政治课教材,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爱国情感和正确的思想方法教育;结合初二政治课教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结合初三政治课教材,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观、阶级观、劳动观、群众观教育,使他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和引导学生提高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历史责任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增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
2.采取有效的教育实践,把知识、能力、觉悟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在正面教育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行为引导,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落实到实处。如:定期学习《中国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检查贯彻执行情况,通过一些劳动项目培养和锻炼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劳动观点;通过组织“我爱我的班(校)”、学雷锋活动,培养和锻炼他们爱班、爱校、爱集体、爱国家、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做到言行一致。
二、政治课教学与学校德育系列内容相结合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校德育系列内容相结合主要是由政治课老师参与和组织学校的德育工作。
1.建立德育宣传基地。如:每月出两期宣传专刊或小报,悬挂中国历代爱国者画像,张贴名人警句,办好班级板报,布置爱国主义陈列室,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佩带校徽、团徽。
2.抓好升国旗、军训和两操活动,做到升国旗要有准备、有目的的进行国旗下讲话,一年一次军训,要严格正规,从而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树立国防意识,一天两操要检查评比总结。
3.开展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活动,根据素质教育计划,组织歌咏比赛、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电脑技能训练比赛和各种竞赛活动,成立学雷锋小组、组织春游,瞻仰革命烈士陵墓等活动,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三、时事政治教学与常规教学相结合
搞好时事政治教学,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国际形势,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时速政治教学应贴近社会、贴近时代,应做到从时事政治教学中拓宽以下几种教育。
1.时事政治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2.时事政治教学中的道德品质教育。
3.时事政治教学中的理想、情操教育。
4.时事政治教学中的全面素质教育。
5.时事政治教学中的行为、意志教育。
四、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和智育功能相结合
政治课既是一门德育课程,又是一门智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在坚持德育为首的前提下,要努力把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和智育功能统一起来。既要通过课堂的文化知识传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政治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又要做到“寓理于事”,在讲德育大道理的同时向学生传授新鲜的知识。只有把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和智育功能统一起来,学生才能学到真知,思想政治课才能走出“空洞说教”的怪圈,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政治课教学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五、政治课教学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实践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又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必须把思想政治课教学延伸到社会大课堂上:
1.搞好社会调查活动。
2.开展政治小论文写作活动。
3.成立“学雷锋小组”。
4.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组织春游、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组织学生到公开审理法庭旁听。
学生在经历了观察、操作、质疑、探究后,可以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社会协作的意识,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这是政治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理想的境界。
总之,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就必须做到上述的“五个结合”,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38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