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欣赏课教学心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宝琳

  [摘要]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只有情感丰富的人才能用心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的美。笔者从多年教学体会中感觉到学前教育学生应当学会把握体验情感的途径,再从生活中体验到的情感用于欣赏音乐,这是欣赏音乐的前题和基础,也是将来从事教学基本功的积累。
  [关键词]途径 体验情感 欣赏
  
  职业中专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有相当部分要在幼儿园任教,而音乐活动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又占较大比重,如:音乐游戏、韵律活动、音乐欣赏活动、歌唱活动、节奏游戏、集体舞、幼儿早操等等,这些活动都与音乐有关,因而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只有懂得欣赏音乐,才能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欣赏音乐是听众对音乐情感内涵进行体验,也是听众自己的感情与音乐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产生共鸣的过程。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深深地感觉到学前教育学生应当学会把握体验情感的途径,再从生活中体验到的情感用于欣赏音乐,这是欣赏音乐的前题和基础,也是将来从事教学基本功的积累。
  
  一、体验情感的途径
  
  (一)从自己周围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
  李白听蜀僧弹琴,能够进入“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的境界;苏东坡听客人吹洞箫,能够听出“如怨如幕,如泣如诉”;白居易听舟中妇人弹琵琶,托尔斯泰听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都听得泪湿青衫。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从社会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与音乐发生了共鸣的缘故。古代人尚且知道欣赏音乐与亲身经历有关,现代人一样。当时只有十二岁的钢琴家郎朗在弹奏肖邦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时,因为太年轻,不能理解这首曲子所表达的情感,于是他父亲对他说:“你弹奏时脑子里就想着你对你妈妈的爱,你把你渴望见到她的心情放到演奏里去就行了。”最终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丰富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才能为欣赏音乐打下基础,才能让学生体验生活的美妙,体验人间的至善,体验人生的快乐。对音乐的理解和学习过程应该从整体的情绪感受中获得印象后,带着强烈的兴趣和渴望更深入理解、更完美体现的愿望,再进行具体分析和对相关概念、知识和符号的学习。在平时要多积累生活中各种情感体验,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只有这样才会在在欣赏音乐时与自己的情感产生共鸣时,以达到了官能欣赏、情感欣赏的境界。让学生懂得欣赏音乐并不神秘,多让学生感知生活、体验生活,把生活中体验到的情感运用联想、想象、移情等方法进行欣赏音乐。如,在欣赏雷雨声的《春天来了》这首作品时正值春季。上课前,我布置了题目:春天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里想的是什么?为什么喜欢春天?上课时,提问了部分同学,就因为春天就在他们的身边,是可视可听可触摸的真实世界:早上六点多来学校的沿途中看到了小草探出翠绿的头;小树开始发新芽了;校园里迎春花开得鲜艳夺目;看到辛勤的农民伯伯在忙着耕作;还听到小鸟在清新的田野里歌唱;晚自习回去还听到青蛙大合唱,所以才会使学生在欣赏时想象自己变成一只小鸟在浓浓的春意中歌唱、跳跃,所以才有许多同学都发表了很多的见解。这时我故意提问了一个学过小提琴的同学“你如果是音乐家,你怎样用声音来表达热爱春天的感情呢”,他思考了片刻,便欢快地哼唱了起来,同学们便鼓掌起来。就是因为学生对春天有了感性认识,所以这节欣赏课上得较成功。
  当欣赏的音乐是学生熟悉的内容时,他们表现出来的那份热情、那份渴望为课堂增添了不少自信,而学生的积极配合,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方面;但也应该看到也有极少数的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一切视而不见,当然就谈不上自己的情感变化了。这样的学生就很难欣赏音乐,因为对周围的一切无动于衷,他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这些学生一般是内向型的,不容易与外界的人或物进行沟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关注这些学生,要培养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从自己周围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
  
  (二)从电影、电视中获得情感体验。
  欣赏音乐,要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这是学生获得艺术经验的最基本的方式和基础,也只有在体验生活情感的过程中去感触、去探索;体验也是培养兴趣的基础,因为良好的情感体验总会伴随着兴趣的生成,而兴趣好奇心,才是学习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学生获得发展的真正动力。如今电影、电视在生活中是如此普遍,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好方法。情感丰富的人在看电影电视的过程中,情绪会随着故事的发展而起伏,为主人公的命运担忧,为剧中人物不幸而流泪,这就说明了剧中人物的形象与我们产生了共鸣。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借助情境,假如学生看过歌剧《白毛女》,一定会被杨白劳忠厚老实,辛勤劳动而又苍老无力的形象所感动,因为学生从屏幕上感性认识了杨白劳,对他的命运发生变化有了直观的感受,这种感受包括杨白劳的外表、动作、语言、行为、表情有了一个完整的理解,这时他低沉缓慢唱段的音乐语言,就与杨白劳的形象相吻合,此时的视觉形象就转化为听觉形象。音乐教学大纲中两次提到“情感体验”,认为要“在音乐中体验情感”和“在生活中体验到的情感运用到欣赏音乐之中”,而对于十六七岁的职业中专学生来说,我认为后者更为可取。因为他们生活阅力浅,情感体验较浅显,欣赏他们从没感受过情感的音乐很难引起音乐与自己的情感共鸣,没有了共鸣就没了兴趣,而没有了兴趣,欣赏音乐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所以说情感生活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再返回来去感受音乐的情绪,也许会产生质的飞跃。在情感生活中除了感受自身生活环境之外,从电影电视中得到情感体验是条较好的途径。
  
  (三)从文学作品中吸取营养,拓展情感体验渠道。
  音乐与文学作品虽为不同的艺术形式,但二者同属形象思维的范畴,音乐形象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把人们的生活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在音乐教学领域借助文学作品的表达手段让学生眼观耳闻,产生联想,扩展思维到身临其境般的气氛中,才会更好地理解音乐情感。在欣赏音乐之前,不妨讲个有关音乐内容的故事,让学生把视觉、听觉都调动起来,营造与音乐作品相适应的气氛,对学生的心里及情感产生深刻的影响,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对于当今多媒体高度发达的社会来说,人与媒体的接触越来越多,而往往忽视了情感培养。从文学作品中吸取营养,拓展情感培养不失为一个情感体验的渠道。而散文、诗歌就是极具抒情性的文学作品,它能最真切、细腻地表达人们心中的感情。在欣赏音乐之前,让学生用富有表情的声音朗读与所欣赏的音乐有相似意境的散文、诗歌、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之前,就有了感受音乐的基础,就有了与乐曲产生共鸣的媒介基础。
  
  二、从生活中体验到的情感用于欣赏音乐
  
  从生活中体验到的情感直接用于欣赏音乐,只能是表面性的东西,只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兴趣的一种手段。关键是要让学生能运用简单的欣赏音乐的方法――联想、想象。音乐思维主要包括联想和想象,联想是脑海中过去已形成的表象的再现,想象是以记忆原形为线索重新改造组合而创新生的形象。前者由此物达彼物,后者由此物生彼物,它们互相联系,密不可分,从而开阔了欣赏思路。
  由于学生各自生活阅历、艺术修养、思维方式的差异,对同一作品允许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解释,只要情感体验基本一致,就达到了欣赏的目的。音乐欣赏既是轻松愉快的艺术享受,也是苦思冥想的脑力劳动。高尔基说:听音乐要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的积累来补充,可见多听、多想、多看、多分析,并不断总结欣赏经验,认真学习欣赏知识,就会逐渐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我们知道,音乐是用声音塑造形象的听觉艺术,音乐要直接原本地再现现实生活是完全不可能的。于是作曲家在实践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借助联想,间接地再现现实生活,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也同样可运用联想、想象来更深刻地感觉音乐。处于职业中专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想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生活中体验到的各种各样的情感、丰富多彩的人物、动物等形象,无不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当所欣赏的音乐形象与他们心目中的形象产生吻合时,脸上就会露出会心微笑。如,在欣赏《鱼美人》中的《水草舞》时,因为学生在现实中见过水草在水中摇弋的形象,所以欣赏这段音乐时,有许多同学用手、身体当做水草,柔美地按节奏、律动起来。所以,从生活中体验到的情感用于欣赏音乐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一种途径。
  音乐欣赏具有阶段性,以上我所谈的是处于初级阶段的音乐欣赏,即由音响感知以及与之自然相随的情感体验和想象联想构成的,是对音乐“情趣”的初步欣赏,也是职业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的能力之一。所以,学前教育学生应当学会把握体验情感的途径,再从生活中体验到的情感用于欣赏音乐,这是将来从事教学基本功的积累,也是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屏南职业中专学校)
  编辑 尹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39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