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课堂互动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玉欣
很庆幸自己能成为一名教师,因为教师是最有创造的职业,更喜欢能成为语文教师,因为它能将这种创造性和情感结合起来。
教学之初,我是满怀着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的。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虽也曾试着做过这样或那样的尝试,但总是离不开“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讲课模式。孩子们语文课兴趣很浓厚,但我的注意力只停留在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对于孩子们想要参与其中的欲望,我却不够重视,我也曾思索过:是否让学生们能动起来展现自己的风采,语文课能否也像在生物、化学实验室里那样,在快乐和学生的参与中进行呢?
这样的教学是否适合语文课堂呢?如果这样做了,教学任务还能否完成,重点能否突出,难点如何解决?想到安静的课堂将变成是人声鼎沸的辩论课堂,良好的课堂秩序将被打乱,不复存在,我又害怕起来,这样的尝试值得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学科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所以,该如何适应时代的呼唤,与时俱进切实贯彻素质教育是每位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新课题。
改革势在必行。为何不在课堂上实验一下呢?
记得第一次在课堂上尝试,是在初一的课程中,朱自清的《春》,课前我设计了一个小环节,在一张张彩色卡纸上,剪出花朵来,并在花朵中间写下各段的关键词,如:一切、春花、风筝、青年等等。上课时,我先带领大家一起回忆了儿时有关春天的印象。比如,摘草莓,看梨花,挖荠菜。同学们一脸兴奋,有几个胆子大的学生还大声附和着,有一个学生还主动站起来,讲了一件春天里上树摘杏子的趣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看气氛不错,灵机一动,提议大家一起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接着,大家一起回忆了与春有关的成语、诗句、节日等等。引导大家读课文时,我鼓励说,读得认真地有奖励,学生们都很兴奋。趁这个功夫,我在黑板上将课文中各段的序号一字排开写在黑板上,等学生读完之后,拿出教具大声宣布,这些花儿每朵上都有其中一个段落的关键词,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将关键词贴在对应的段落序号下。我将花朵一一举起,学生们争着将胶布揭下贴在黑板上。很快,十几朵花,被一一贴在黑板上。“有需要更正的吗?”于是又有一个同学将其中的两个交换了位置。我又说道,“大家观察一下,这些词语哪些是同类事物,可以放在一起做个好朋友。”学生们纷纷回答,草、花、风、雨可以放在一起;娃娃、青年、小姑娘可以放在一起;盼、一切,可以放在一起;唯独“风筝”有争议,我再稍稍提示,学生们同意将草、花风、雨放在一起。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在玩中完成了课文层次的划分,更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首战告捷,我更增强了我开展互动课堂的信心。此后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发动学生参与课堂,比如,在综合实践课“戏曲大舞台”中,以男女两队分别摆开擂台,回答戏曲知识。这加深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与理解,也培养了良好的情操。尤其在“学一学”这个环节中,指导学生模仿戏曲人物的各种亮相动作,更是乐趣无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是深有体会。
在古诗文学习中,朗读环节比较枯燥,更不知如何带着感情去朗读。我在引导学生朗读《小石潭记》时,先介绍背景,柳宗元此行是为排解抑郁而来,那么,“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要平缓;“隔篁竹,闻水声”则要读出寻找到幽静的惊喜之情。如何变现惊喜,我引导学生语速变得稍快,学生试读之后感觉还是欠缺感情,我又启发大家,怎么做到惊和喜。惊,我们要睁大眼睛;喜,我们则要面带微笑。带着这样的表情再来试一试。学生们都很新奇。还有,在读《出师表》“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时,学生们拍案而起,用肢体体验诸葛亮北伐的决心,投入全身心的情感,效果很好。
我感到教师用其亲切、自然的神态,恰当的身体语言以及全身心的情感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学生才能有更深的体会。
在作文教学时,我尝试将歌曲引入课堂,学生有兴趣参与,事半功倍。如在讲“情景交融”时,我以歌曲《寂寞沙洲冷》为例:“1.自你走后心憔悴,2.白色油桐风中纷飞,3.落花似人有情这个季节。”1句叙事,描写内心感受,2句则用白色油桐,以景物烘托主人公心情,渲染气氛。3句落花一句,用拟人,似乎花也能体会离愁别绪。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异曲同工。接着我让小组讨论事先搜集的歌词,说说他们流行的原因,并尝试自己写一写。
通过互动的尝试,课堂大有改观。但我深知不足:语文课本选材广泛,人的情感更是喜怒哀乐,五味俱全,我们的生活是多彩多姿的,而我的课堂互动,还停留在一部分课文教材中,情绪调动也有局限,如果今后能引导学生健康、健全的情绪、情感,那才是真正的互动,才是全面的互动。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栾城县楼底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6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