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贺荣芳
摘 要: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
关键词:创新意识 兴趣 情感 教材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它有着多方面的功能,但其核心功能最终必须定位在促进学生创新,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奠定基础。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
体验成功,提高兴趣。比尔・盖茨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学习的成功是促使学生本身产生直接兴趣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一种动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重视情感培养,优化创新心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不挖苦、不歧视差生,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逐步唤起他们勤奋学习、追求进步的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创新心理。
三、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四、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实践研究表明数学课本上的插图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它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的兴趣,创造动机和创新欲望,有时能起到正文所起不到的作用。对于课本中的习题要能够举一反三,归纳整合,这样学生再碰到类似问题时才能轻松解题。教材中在编写时还加了一些“读一读,想一想”,对于这些知识教师不能置之不顾或一带而过,这些内容,经过加工创造,便是很好的素材,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五、运用数学变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变换既是常用的数学转换方法,也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变换的实质是沟通各类问题间的关系。根据问题,转换思考的角度,灵活转化,变复杂为简单,变一般为特殊,从综合变到单一。由于数学变换的灵活性、技巧性很强,因此需要有较强的分析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三河市第二高级
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72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