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造力必须从小培养,对于一个中小学生来说,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从小思想解放,敢想,敢说,敢做。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在教育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
  
  1 在课堂教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课堂教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并让他们尽情地发表自己个人的见解,让他们在相互讨论中验证自己的看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习惯。
  1.1 提倡学生之间开展讨论、争论、辩论。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回答一个问题或完成一道练习时,当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之后,问其他学生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大家都点头示从,但问及原因时,他们却无以答对。思考这种情形的原因,是因为绝大部分学生都相信那位成绩好的学生比自己强,认为他们的观点一定是正确的,如果自己的答案与他的不同,那一定是自己在哪儿出了问题。如此现状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极力倡导学生之间就某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之间展开讨论、争论,乃至辩论。教师如以调控和指导,对其中观点有错误的学生,也要对其胆量、意识和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热情地鼓励,同时又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在互助讨论中验证自己的想法,品尝成功的喜悦,汲取错误的教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1.2 鼓励学生向老师指正错误、质疑和问题。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当学生发表完一个正确的观点之后,教师为了进一步了解其他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程度,随即反问,虽然不说出反对的字眼,但语气、神态都表明是不同意该同学的观点的。然后再去征求其他同学的意见时,大部分同学都能察言观色,很少有人同意、支持那位同学正确的观点,来批评指正老师的错误。究其原因,因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统课堂”,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导致学生盲目地顺从和服从。针对这种情形,教师要善于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让学生把老师看成他们群体中的一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努力营造一种轻松和谐、融洽的课堂学习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思考,畅所欲言,热烈讨论,无所顾忌。学生质疑时提出的问题,有时听起来很荒唐,甚至是不可能的事。但在这样的问题里面,往往闪烁着学生求异创新的智慧火花。加之,老师也不是无事不晓的圣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难免把握不准。所以此时,教师切不可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子,对学生的问题主观武断地给予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责怪提问题的学生,而要妥善处理,以产生一种良性互动,激发带动更多的学生勇于质疑,并通过质疑问难、亲身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的求异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3 组织学生评学评教。有部分学生,其思维方法、学习经验非常之好,值得推广和借鉴。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评价和学生问的相互评价,总结失败教训,甚至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又促进了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从另一个角度上丰富了“教学相长”之内涵。
  
  2 在课堂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反映在课堂外,就是让学生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地思考、探究、解决遇到的困难。
  2.1 敢于向家长提出合理建议。受多种因素影响,许多父母不按照自己子女的实际情况,而人为地替自己的子女设计一条呆板的“发展”之路(与其说“发展”,还不如说一种“桎梏”)。我校有一位学生家长,为自己的子女设计了一份双休日作息时间表,从早到晚分秒必争,琴棋书画无所不学,想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全才”、“通才”,殊不知“望子成龙”心太切,反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泯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师,我们应教育学生既要尊重自己的家长,又要敢于向家长提出合理建议,说清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理想抱负,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做自己想做、乐做的事。同时,教师要利用闲暇时间,多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与家长共同研究,帮助学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2.2 要敢于对书本提出疑问。我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有个学生,看完《十万个为什么》(修订本)中《恐龙是什么动物》后,发觉关于“鱼龙、翼龙”的说法与自己读的小学第六册《恐龙》一文中的说法不一,经过认真思考。查阅资料,确定小语教材中“鱼龙、翼龙”是恐龙类的说法不正确。于是他勇敢地向教师反映。诸如此类的事例还有很多。总之,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一些书籍(包括教材)中的知识老化,已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加之作者、编者也难免有疏忽犯错之时。所以,我们教师应教育学生不能迷信书上的一切,不辨是非地一概接受,而应多渠道地汲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生活知识,敢于对书本知识大胆质疑,并能通过查询或实践等方法获取正确、新鲜、灵活的信息。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教师要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有心人,要始终如一地关心他们,倾听他们的意见,理解他们的要求,使其受到鼓舞,并充满信心地尝试和思考人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76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