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新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的最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它是语文教学中阅读写作的基础,如何在识字教学中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教学,我做了一些尝试。
  1遵循儿童知识的积累,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没有什么知识积累,对简单字、词比较熟悉。教学中,教师应先易后难、逐巩固并发展学习兴趣,贯彻“主体性”原则,引学生互相比较、对照、质疑、解疑、讨论、自悟。于一年级小学生,字形是重点也是难点,而借汉语拼音准确拼读生字,学生也基本能掌握。可以在教学时要避难就易,让学生先借助拼音松地读准生字的音。这一环节操作得好,学生兴趣就来了,这个时候,教师要巩固并提高学生对刚建立起来的生字的学习欲望。语言文字是由一个一个的词组成句子,再由句子组成篇章的,学生对用字来组词非常感兴趣,为了帮助学生记住单调枯燥的拼音符号,我尝试借助组词和句子连带记忆,把单调的符号变为丰富的和句子,以调动学生的兴奋点。此外还可通过多式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这样的学习过程是生动的,有趣的,学习结果也是深刻难忘的,是学生自己的。
  2抓住部首带一串,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偏旁部首是构成汉字的重要部件,认识和把握偏旁部首就会简化识字的分析和记忆的过程“标准本”小学语文教材注重抓常见部首。首在教材里出现两轮。一年级上册安排了部首62个,是看图识字,先让学生认识常见部首。二年级上册陆续安排了44个,采用“图画,古诗、部首”的方法,进一步揭示这些部首的意义。不仅有助于学生查字典,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大批同部首字的字义。汉字字形无论繁简难易是由各种笔画构成的,这些基本笔画是分记忆字形,正确书写的基础。在教独体字之前,教师要先教学生写横、竖、撇、捺、提、竖弯钩、横折等基本笔画。在学生掌握独体字、合体字的一般构字规律和写字规律的基础上,同时渗透汉字构字特点,如教“青”字表音的“清”“情”“请”字时,引导学生先看拼音,声母、韵母都相同,只是声调不相同;再看字形,每个字里都有“青”字,进而指出“青”在里面起表音的作用,然后通过对偏旁的分析揭示偏旁表义的作用。通过分析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偏旁表义、基本字表音的形声字概念。
  3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让学生能够独立识字
  知识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教学识字最终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独立识字。为了实现学生独立、主动识字的目的,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课上在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前提下,我组织学生探究发现“你们是怎么了解到的”,鼓励他们大胆试写。试写完后教师千万不要忙于下结论,可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这么写;引导学生比较、对照不同笔画顺序写法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同类型的生字的笔画笔顺;还可以引导学生翻看写字课本或与教材相配套的生字书写本,尽量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或学生间的相互帮助学会生字。学生经过一番探讨,发现了许多识字的途径:和方法。这样在完成识字教学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4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学习识字
  一年级小学生好动、爱玩、自制力弱,注意力只能集中10分钟左右。依据这样的身心特点,教师可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组织汉语识字的学习。如“玩字卡”:学生小组协作学习,通过玩字卡认读生字。摆――边摆边读,一人一张,不会的可请教小组同学;读――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学生齐读自己的字卡,可找出难认字拿在手里或摆在一旁;考――学生互相考认字卡,自己不会的跟人学,别人不会的想办法教;收――学生在小鸟声中快速收字卡,边收边读。又如进行拔河比赛,将易混淆的字写在黑板上,两组小朋友分立两边读卡片,读对的卡片贴在该组绳上,哪边多哪组就赢。深层次的学习兴趣应该能够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学法(做法或想法)和别人不同但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同样,作为班集体的个体,会因为同一个生字有这么多不同的精彩的理解而丰富自己的思维。
  5减轻学生负担,进行识写分流,促使身心健康发展
  减轻负担,提高质量,是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难题。“识写分流”就是将生字分为两类:一类是能识会写,一类是只识不写。大家都知道,识字负担重,不是重在识上,而重在写上。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手部小肌肉不发达,对笔画的长短、轻重的控制不大精确,手眼还不够协调,写字既缓慢又吃力,相对来说,只识不写就要轻松一些。迟至今日,一年级小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如果能在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获得好成绩,岂不更理想?识写分流既可提高质量,又着眼于减轻负担,把这两者统一起来。
  识字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及早掌握这种基本工具,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识字教学方法很多,我们必须明确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深化对教学过程的理解,注重学生的发展,自觉转换教师的角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81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