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课堂管理的目标与建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 智
摘要:课堂管理是影响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新课程中的课堂管理必须贯彻新课程理念,为学生的持久发展积极创造条件,确立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远景目标,以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为基本目标,以实现课堂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为核心目标的现代课堂管理理念,建构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模式。为此,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促进课堂交往和沟通,开展情感教育,发挥课堂评价功能,灵活应用教学机智,优化课堂管理,最终实现课堂管理的各项目标。
关键词;管理目标 教学观念 情感教育 课堂评价 教学机智
我国教育学界对课堂管理的关注和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课堂管理研究的重要性,课堂管理已成为教学论研究的重要领域。课堂管理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子系统。教师的教学过程是由“教学”和“管理”两个方面共同组成。课堂管理是一个积极的活动过程,不只是简单地维持课堂纪律,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而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的个体行为纳入课堂教学行为,以保证教学活动有效地展开和进行。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迁移到课堂管理中,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规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探究,凸显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的互动,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着力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教学中,课堂管理将面对更大的挑战,赋予新的内涵。因此,新课程中课堂管理的目标应包括远景目标、基本目标和核心目标三个方面。
一、远景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传统课堂管理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控制管理,教师需要在课堂中维持一定的秩序以顺利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以便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书本知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课堂更加关注作为完整人的整体意义上的发展。新的教育教学观促使传统课堂管理观念发生转变,现代课堂管理的目标不仅体现在维持课堂秩序,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应具有助长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作用,即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在新课程改革中,课堂管理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要把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只有这样,课堂管理才不会以学生个性的泯灭为代价,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才有可能。
二、基本目标是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是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并表现出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包括师生的信念、精神体验、情绪状态以及对待教与学的态度等多种因素。在新型课堂管理中,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积极创设一种恬静而活跃、宽松而严谨的良好课堂气氛,让学生从紧张拘禁、沉闷单调的课堂中解脱出来。课堂环境不仅影响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活动,而且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因此,营造愉快的物理环境和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课堂管理的基本目标。
三、核心目标是实现课堂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是教师课堂行为中的两个重要方面,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要行为,其目的是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保证学生按照教师的预期在行为、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有所变化,它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行为与活动。而课堂管理始终围绕教学进行,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手段和保障。二者在同一时间和地点同时发生,表现为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课堂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管理的作用,促使课堂各个要素相互协调,发挥其最大的功能,使课堂教育教学的质量向着最优化方向发展。
课堂管理中的三个目标是彼此相互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新课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课堂管理行为和策略,构建“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模式。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变教学观念,开展课堂管理
开展课堂管理,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观由教知识转向教学生。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要关注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教师角色由传递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二)促进课堂沟通和交往,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良好的课堂管理面临着沟通方面的挑战,即通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广泛的沟通交流,让学生相互理解、相信与接受课堂远景目标及具体的行为目标,使其朝着远景目标和战略方向不断迈进,从而使所确定的目标变成现实。此外,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尤其是社会心理环境的建立和保持,也有赖于有效的沟通。沟通是为了促进课堂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增进他们对课堂目标、课堂事件与问题更深入和广泛地了解,促使课堂中表现出来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得到解决。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有效达成课堂秩序,而且还能激励课堂行动,保持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使课堂充满互动与活力。
(三)开展情感教育,淡化管理手段
课堂是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因素的交往和互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积极开展情感教育,以便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新课程中,应建构以情感关系为主导的课堂交往,教学实践表明,如果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人格上得到尊重,就会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些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位老师而不喜欢该老师所教的课,或有些教师因不喜欢某班学生而在教学中感到情绪低落,这从反面说明了情感在教学中的存在及其对课堂教学的意义。
(四)开展课堂教学评价,促进人文课堂管理
课堂评价是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评价能促进课堂管理,教师及时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课堂教学规律,调整教学活动并使其顺利开展,促使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力,着力于对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评价。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在重视教学过程中静态因素的同时,更关注教学教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
(五)运用教育教学机智,提高课堂管理艺术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敏锐地觉察学生细微的变化,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偶发事件,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能力。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学机智是教学艺术之树上最为亮丽而鲜活的花朵,集中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常常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最富灵感的杰作。新课程给教学机智开辟了新天地,当课程观、教学观发生深刻变改时,必然引发教学机智内涵的革新,并表征出一些新的特点,同时呼唤着教学机智的介入和创生。学生在新课程和教学中不再是文化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文化主动的建构者和创造者。这些在教学中不断生成的不确定因素,给教师选择与运用教学机智提供了契机,铺设了平台,也是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重新检验。在课堂管理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和运用处理教学偶发事件的教学机智,处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教育机智,把握课堂节奏的教学机智。
参考文献:
[1]李瑾瑜.论师生关系及其对教学活动的影响[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5).
[2]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0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