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跆拳道如何走近课堂实现教材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长江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对跆拳道运动素材的功能价值与体育教材化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并且从“竞技运动教材化”视角出发,探讨跆拳道如何走近课堂,实现教材化的问题。文章旨在为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提出新的思考。
关键词:跆拳道 体育教育改革 体育教材 思考
前言
跆拳道这一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作为当今社会新兴的健身方式倍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在我国开展才短短几年时间就有了一定规模的练习者群体。特别是我国跆拳道运动员罗微和陈中再次为我国摘取两枚奥运金牌的骄人成绩,充分显示出该项目具有相当大的挖掘潜力和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的发展空间。跆拳道在短时间内能够如此多的受众,我们认为这与跆拳道本身具有的体育教材性是分不开的。对此进行研究不仅有益于跆拳道在国内更大程度地发展,而且更有益于当前的体育教育改革。
1.体育教育改革对体育教材提出的基本要求
教材是课程教育的载体。体育教材的选取或使用应是紧紧围绕体育教学目标并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体系。教育部关于《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明确提出:“要改革现行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多元化的教材体系。”因此,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要求体育教材力争应做到思想性与科学性、基础性与先进性、实践性与理论性、趣味性与系统性之间的相互统一;要精简体育教学内容,重点研究竞技运动项目教材化的问题,以适应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
这次新课标推动的“体育教材改革多样化”改革和“体育研发主体的多元化”理念的提出,给有志于打造体育教材品牌的机构提供了机会和挑战,给实施体育教材的各级学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是:在选择各类体育教材时,该课程的运动素材是否符合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能否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能否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终身体育的需要;是否便于结合本学校的具体情况选择教学内容或运动素材,是否便于对该素材进行教材化,从而最终确定具体的教材内容,以服务于广大学生。
2.跆拳道具有的教材特性及功能价值
跆拳道作为具有体育文化背景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本身就有很多符合体育教材基本要求之处。
2.1跆拳道的教育性原则
作为选择教材的首要条件,教育性无疑是竞技运动素材能否作为体育教材的最高衡量标准。跆拳道从精神教育作用的角度出发,以东方伦理道德为精神内蕴,讲究“以礼始,以礼终”的传统礼仪,培养人吃苦耐劳与坚韧不拔的精神毅力;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更讲究培养高尚的情操与品行。通过跆拳道基础知识与技术技能的学习,能使学习者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独立的个性;能激发学生自觉克服自身的弱点、缺点和困难,逐步培养成严格的纪律、机智的行为、自信的勇气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在跆拳道组织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能增强体质,又能从中得到理性思考,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以提高学习效率。
2.2跆拳道的健康性原则
跆拳道的练习内容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来看,青少年处于身体生长发育迅速的青春期,体内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各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的发育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心理发展水平方面主要表现在:性格上开始趋向自主和独立,自尊心和成功欲表现极为强烈。跆拳道项目抓住中学生成长发育特征的关键时期,以其紧张激烈、对抗性强、见效快且又较实用的运动特点,很容易被广大青少年所接受。跆拳道作为竞技对抗性项目,其运动项目本身对于增强学生肌肉活动的力量,提高心脏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运动器官的机能是不容置疑的。通过跆拳道组织教学,不仅可以使学习者强健筋骨,提高各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和伸展能力,提高人的速度、反应、灵敏、力量和耐力素质,改善内脏器官的机能和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增强人体的击打和抗击打能力等,而且跆拳道本身的内在理性在塑造学生独立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也起着积极的影响。
2.3跆拳道的科学性原则
首先,跆拳道的理论基础完全基于牛顿的力学原理,强调最大的力量来自最大的质量和加速度。为了加强力量,跆拳道充分地利用了力所具有的性质,即不仅要开发人体自身的力量,还要利用对手的力量。应用力学理论和人体结构的四大要素,即反作用力、冲击力、平衡、呼吸,对人体发挥力量起着重要作用。跆拳道的所有动作是由以上6大要素形成的。通过学习这些要素,理解每个动作的科学依据,不仅可以开发人体的潜在力量与智慧,而且使拳脚与头脑能发挥出极大的攻击力量。最重要的一点,跆拳道组织教学和比赛对护具、规则、技法要求比较科学和规范,安全系数相对较大,不易发生伤害事故,能一定程度上保证学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此外,跆拳道教学具有一套固定操作模式,练习内容可以不断地重复复制,方法体系不仅有别于一般运动素材,且体现出很强的竞技性,其教材化的适应性呈现出的拓展空间,不仅满足学生运动的需要,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并且能让部分有能力参与的学生向更高要求、更高难度的运动极限挑战。因此,科学性原则的重要性也决定跆拳道项目作为中学体育教材的基本条件之一。
3.跆拳道教材化的理性认识
笔者认为,除包括以上编选体育教材的基本观点之外,还应该有一些新的判断标准和要求,例如:其一、已经在社会上相当流行,学生们表示出较强烈兴趣的运动项目;其二、学生已经自发地从事、急需指导的运动项目;其三、场地器材符合学校的运动项目;其四、容易进行教师培养的运动项目;其五、具有安全性和教育性的项目。应该说跆拳道基本上符合以上条件。如今,走在时代前列、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各级学校已经把类似于跆拳道的一些新兴运动项目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进行加工改造以后融入到体育课堂,作为体育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跆拳道项目受到师资力量、体育场地器材形式等环节的制约,对成为条件差的地区和条件差的学校来讲适用程度较低。
我们以为,竞技运动教材化,包括跆拳道运动素材的教材化不在于追求高、精、尖的动作技术或过于“系统化”、“规范化”,而在于将其作为一种媒介或载体来达到强身健体娱悦身心的目的。其教材化的加工过程应该是将其经过改造、提炼、升华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教材和手段,使之成为服务于体育目的的改造过程。而并非完全将竞技运动的内容和方法照本宣科地移植到体育课堂。跆拳道教材的建构,可以借鉴其他学科教材的建构模式,即按照“强调――补充――省略”这样一道程序进行加工改造。当然,我们还可以按照全面性、可接受性、趣味性等原则,并根据学生的心智条件和项目本身的教材内容适应性重新排列组合,这样跆拳道教材建构的可行性就能凸显出来。
4.结论
没有创新,教材就不可能形成特色,新教材的开发与应用就不能实现质的飞跃。我们认为,将跆拳道作为中学体育教材,各级学校首先重点应放在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上,经常性地开展跆拳道课程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适宜的跆拳道场地器械形式。此外,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强跆拳道教学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帮助和鼓励学校(特别是各级中学)开展跆拳道教学,并经常组织和开展跆拳道的比赛,在促进学校开展的同时也为我国优秀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拓宽渠道。因此,跆拳道是具备体育教材特性的,开设跆拳道课程,将跆拳道项目选编为学校体育教材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毛振明.体育课程与教材新论[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3]赖天德.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孙茂君.对跆拳道运动发展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22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