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白 云

  摘 要:在21世纪,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当今社会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愈益迫切。英语教师在加强语言基本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要加强文化导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环境,突出实用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重点探讨了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 方法
  
  一、 跨文化交际的内涵
  
  跨文化交际对一些读者来说是一个新名词,实际上,我们经常在从事跨文化交际,只是我们不知觉而已。例如,我们与外国游客、师生交往就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观看外国影片、电视节目、许多学生追求日韩时尚的过程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简单地说,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即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
  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宗教、价值观等。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语境因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而且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实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应当是英语教学的目标。可见,在英
  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在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了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但忽略了社会文化的影响。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比较重视语音、词汇、语法为主的语言基础知识教学,过分追求应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听、说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使不少学生虽掌握了整套的语法规则,储存了大量的词汇,可就是听不懂、说不出。甚至于对一些与日常工作、生活紧密联系的日常用语都未掌握。在与外国人交往时,对于交谈内容的禁忌、以何种方式交谈等的基本规约不清楚。常按中国的价值观讲中国式英语,造成尴尴场面或引起误解。例如下面是一段师生之间的对话:
  A: Thank you for cleaning the blackboard!(谢谢你擦黑板!)
  B: Oh, no, it’s my duty!(呵,不用谢,这是我的职责。)
  很显然A是一位来自西方国家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一定很困惑也很尴尬。A认为师生平等,理所当然地对学生的所做表示感谢。而B来自东方国家,文化熏陶使他认为学生要尊敬老师,为老师做这些都是自己的义务,不必言谢。
  由此可见,要成功地进行交际,除了有必要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听说能力之外,还需了解和掌握对方的文化背景,才能使用合适的语言进行交际。这就要求英语教师重视文化教学,向学生介绍英美文化常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2.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紧迫性
  随着因特网的诞生和发展,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及WTO的加入都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世界各民族成为了一个共同的“地球村” 。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世界也正注视着中国,跨文化交际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克服文化交际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个企业要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要有优异的质量,还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产品在各方面都符合对象国民众的需求。如前些年我国在翻译出口产品商标时,对于这一点考虑得并不多,于是曾出现了把“白象”电池译为White Elephant,结果在美国市场上无人问津。原来在英语中a white elephant是“无用而累赘的东西”。再如“帆船”地毯,也是传统出口产品,译成Junk,遭到同样的命运,后改译为Junco才幸免于难,原因是Junk除了帆船之意外,还有垃圾、破烂的意思。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从现在抓起。
  
  三、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密不可分。这是因为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且英语学科的教学,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及价值观等方方面面,因此英语教学更具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势。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1.授课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跨文化素质
  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与度,以及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只有对问题有更深的了解,才能直接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差别、减轻文化障碍的影响。教师应尽力了解英语文化生成的来源,了解一些英美背景知识、宗教知识和民族习俗等。让学生尽可能地多说多练,教师起到辅助作用就行了。可以让学生模拟现实生活进行日常对话,比如模拟最简单的告别对话。 英汉语言中告别时使用的语言或方式也不大相同。中国人道别时,把客人送到门口或楼下大门口,甚至马路上,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最后要说:“走好”、“慢走”、“再来啊”等等。这些话都不能直译成英语,如果说Stay here, Go slowly, Walk slowly, Come again听起来不顺耳,也不符合英美人的表达习惯,其实,微微一笑并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或说:“Good-bye(再见),See you later (回头见),So long. Take care”(再见,保重)就可以了。所以,当学生出现此类汉语式表达时,教师应及时指出、纠正。
  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环境
  (1) 组织开展“英语角”,让学生更多地直接与外国人或同学之间用英语交流。通过师生、同学之间直接的英语交流,逐步使学生懂得不同场合如何表达,既练习口语又能交流文化。同时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养成在课内外用英语思维进行交流的习惯,经常开口讲、动手写,真正做到学中练、练中用,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应用。
  (2) 教师可针对学生所学教材内容及时推荐有关的富有文化背景知识的英语材料,让学生大量阅读,在阅读中感受西方文化。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在阅读后鼓励学生根据所读编写英文手抄报、英文读后感等,再互相传阅学习,以提高对文化的理解能力。
  (3) 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外国文化,充分利用外教及本校资源,在校内多开设英文讲座,也可开设西方文化和英文电影等选修课,给学生提供英美国家的语言、文化、历史、节日及文化差异等知识,开拓视野。
  (4) 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录像带及图片、杂志等直观地为学生提供文字、声音、视觉为一体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来学习。让学生从中直接感官,并开展讨论、复述、改编成故事等活动,以深刻了解西方文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 外教是活的文化教材,在英美外籍教师上课时请他们多讲他们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鼓励学生与native speaker面对面交谈,让外籍教师把自己在中国所亲身经历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告诉学生。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又更加顺利地培养了跨文化交际能力。

  3.采用合适的方法在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1) 词汇文化内涵意义解释法
  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生活。语言是动态发展的,大量的英语单词、短语、成语在长期的使用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对英语词汇内在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望文生义去理解。
  对于词汇意义通常作指示意义(denotation)及隐含意义(connotation)的区分。例如,在英语中politician在词典上只有其指示意义“政治家”,词典上查不到它的隐含意义“不讲原则,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言而无信” 。这种隐含意义是通过联想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许多政治家竞选时许下诺言,而当选后就将许诺置于脑后。
  也有些词汇表面意义相同,但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却完全不同。如孔雀译成英语即peacock。孔雀在我国其文化内涵是吉祥的象征,孔雀开屏大吉大利。但在英语中peacock的内涵意义通常是贬义,有骄傲、炫耀之意,例如as proud as a peacock(像孔雀那样骄傲) 。
  另外在汉语、英语中都有不少专有名词来自文学名著或与历史事件相联系,获得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汉语中我们说一个女孩像林黛玉,我们想到的是她弱不禁风、多愁善感。例如童话故事Cinderella(灰姑娘)讲述了一个善良又漂亮的姑娘受继母虐待历经艰难后与王子结为夫妇的故事。因此Cinderella现在泛指不受重视的人或部门,或指有才干但一时未被赏识的人。Waterloo(滑铁卢)是比利时的一个地名,由于拿破仑1815年在那里惨败,从此to meet one’s Waterloo就获得了“遭到决定性失败”的意思。教学中,教师讲解词汇时应及时进行文化导入,讲清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及来源,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了知识面,又能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歧义与误解。
  (2) 中外文化差异比较法
  干扰语言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称呼、招呼、告别、致谢、打电话、隐私、中国人的谦虚、价值观及社交时话题的选择、礼仪及禁忌语等等。教师应该自然而然地将以上中外文化的差异渗透到教学中去。
  如在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中上到Showing Your Concern这一单元时,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在西方向别人提供帮助、关心、同情等的方式和程度是根据接受方愿意接受的程度来决定的;而中国人帮起忙来一般是热情洋溢,无微不至。例如: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看到一位老教授蹒跚过车水马龙的马路,出于同情心,他飞步上前挽住老人,要送他过去,但是他得到的却是怒目而视。请看下面的对话:
  Chinese student:Mr.White,you are so pale,are you sick?
  English teacher:Well...yes.I have got a bad cold for several days.
  Chinese student:Well,you should go to a clinic and see the doctor as soon as possible.
  English teacher:Er...what do you mean?
  中国人建议患上感冒的人马上去看医生,表示真诚的关心。而美国人对此会很不理解,会认为难道他的病有如此严重吗?因此,要教导只要回答:“I’m sorry to hear that.”就够了。
  再如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中第一单元就是介绍(Introduction),很多中国学生一提到介绍开口就会说“What’s your name?”教师就要向学生讲解,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无须发问,对方自然就会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填表格需要问及姓名,一般也只说“Your name,please?”或“May I have your name?” 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英语国家人会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涉及相关知识时加强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比较,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收集和分析,教师再小结,将中外文化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法。
  (3) 非语言行为教学法
  通常人们交谈时,总是首先想到语言。其实我们有意识无意识地都借助了许多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包括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讲话音量等。有学者认为人们直接的交际活动中,30%的信息通过语言传递,70%的信息依靠非语言手段,由此可见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体态语(Body language)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对此毫不了解,在与英美国家人交际时便会导致误解。
  有些体态语是某一文化所特有的,例如,英美人把两只手摊开,耸耸肩膀,表示“我不知道”或“没有办法”,但我国却没有这一手势。有时同一体态语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例如一对美国夫妇被中国朋友邀请就餐,期间中国朋友热情地邀请客人多吃点时,美国人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对此中国朋友很是惊恐茫然,原来这一手势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可以表示吃饱了的意思,而在我国文化中却表示杀头。可见如果对交际对象国一些基本的体态语毫不了解的话,就很难进行成功且有效的交际,甚至会引起不必要的冲突。非语言交际在直接的交际中是如此的重要,教师应多向学生介绍一些英美常见体态语的文化内涵,在与学生交流中,教师本人要多运用非语言行为,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也可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在对话中实现应用非语言行为。
  在21世纪,跨文化交际对每个人而言不可避免,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任重而道远。教师只要肯下功夫用心去研究,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一定有更多更好的办法可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真正学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要培养出优秀的语言人才就应该加强学生跨文化知识的积累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融汇到英语教学中,并通过上述教学方法,积极营造跨文化交际的良好环境,上好每节英语课,在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英语交际水平,为社会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许力生.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孔庆炎,刘鸿章.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胡文仲.英美文化词典.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24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