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丽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高等教育中占了相当重的比例。高职学院培养的毕业生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输送,而高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笔者根据对东营职业学院部分学生的调查发现,高职学生的学风建设是现阶段高职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学风建设关系着职业教育成败,所以必须作为一个长期的重点工作来开展。
  
  一、高职院校学风的现状
  
  1. 学习习惯差。与进入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大多数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处于中下游水平,缺少成就感,对学习兴趣不大,没有养成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一旦失去外来的压力,极易放纵自己,造成学业危机。
  2. 学习动力不足。高职生的心态比较复杂,但总体上是缺乏自信心,学习目标不明确,我们对东营职业学院工业工程系2700余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调查中有60.1%的同学在进校后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具体的规划。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中71.9%学生认为自己已经上了大学,不必再拼命地学了,只要混到毕业后有一份工作就行;11.8%的学生觉得高职院校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相去甚远,感到很委屈,终日提不起精神,牢骚满腹,无心进取;6.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业已经到达顶峰,再努力也是白搭,不如现在轻松轻松。
  3.学习纪律不够好。调查中,39.7%的学生有迟到、早退甚至随意缺课现象,74.4%的学生听课不认真,49.5%的学生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52.1%的学生抄袭作业。
  4.不良行为突出。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良行为。通过调查发现,有23.7%学生特别贪玩,抽烟喝酒、打牌,乐此不疲,27.9%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把学习抛诸脑后,9.7%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交朋友、谈恋爱上,以致荒废学业。
  
  二、造成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
  
  1. 学习动力激发不够。学风的好坏与学习动力的强弱关系密切,如果学生学习有十足的动力,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能够珍惜时间,讲究学习方法,追求效率,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反之,又能促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形成良性循环。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相比,高职生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动力不足。首先,高职生无学位可拿,考研、出国无从谈起,因而弱化了学习的内在动因;其次,高职生缺少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虽然目前有“专升本”的途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学生是没有机会考取的;第三,高职生由于素质较低,一般没有能力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和较高水准的竞赛,学习上只是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钻研和创造的意识。
  2. 学生自身因素影响。大学生缺乏实践锻炼和社会经验,思维能力、心理发展和行为举止显得幼稚,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行为能力。不少学生仍未脱离高中生的心理行为,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对学习不感兴趣,且越来越放松,生活随便,最终浑浑噩噩度过大学生活。
  
  三、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风建设是学校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高校端正办学思想,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合格人才的一件根本性大事,必须抓紧抓好。据了解,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近几年创建的,它们一部分是由原来的专科学校、重点中专、国办普通中专合并而成的,一部分职业学院则是由原来的国家级重点中专与几所中专合并组建的。学校发展的时间短,学校改革、建设任务重,学生招生、就业的压力大,主要精力都放在生存发展上,有意无意地就忽视了学风建设。部分学校对学生学习重视不够,部分教师价值错位,部分学生目标不明,骂人、酗酒、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现象时有发生。我院也有类似情况,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学习缺乏足够的信心,没有主动地投入到各项学习活动中,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完全养成。有的学生道德水准、行为规范没有达到要求,其教育与训练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并没有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四、改善高职院校校风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1. 完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学校应该从院、系两级加强学风建设,成立以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职能部门和各系部齐抓共管的学风建设工作队伍,建立学风建设的网络化管理体系。同时,以过程控制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相并重,构建有效的学风建设体系。
  2. 加强学生管理。学校可以通过建立院、系二级学生管理体制和重心下移、压力传递、目标考核等学生管理机制,努力创设出院、系职责明确,全校齐抓共管学生工作的良好局面。实行严管、服务、发展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管理载体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争取多样化,全面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3. 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使人人向上的激励机制,是创造优良学风的基础和保障。全面修订学生的奖学金条例、评优条例和学生评价体系,不仅体现学生思想品德和知识学习,更体现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等素质的提高。
  4. 建设良好的教风。学校应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实行课堂教学教师全面负责制,建立教学检查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并建立学生教学信息监督员队伍。同时学校应该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注重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鼓励教师进修深造,积极为教师创造教学条件,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推动学风建设。
  5. 建立健全学生状况预警机制。辅导员和班主任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分类指导的方式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问题学生,可以给予一对一的指导与帮助,使他们及早走出困境,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
  6. 用多种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大力扶持学生社团,鼓励教师参与指导社团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社团活动,以强化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大力开展各类科技、技能、才艺、文体、创业等竞赛和实践活动,丰富与活跃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7. 对学风建设采取四字方针
  1)学风建设要“早”抓。把学风培养作为新生教育的首要任务,要选好新生班主任,特别强调做好第一学期的学习适应教育;发挥高年级学生党员、优秀学生的模范示范作用。
  2)学风建设要“齐”抓。学风建设不仅是学生管理部门的常规工作,也应该和教师的教风、领导的作风整合在一起的工作。学风建设不仅要抓考风、学习记录等环节,还关系到教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更广泛的内容。
  3)学风建设要抓“后”。在学风建设中绝对不能忽视对后进生的教育。虽然后进生的转化难度大,却更有价值。学校各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如“一帮一”工程、师生结对、党员帮扶等活动,帮助“差的班级”、“差的寝室”、“差的学生”,共同进步。
  总之,浓郁的学风是学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而对高职院校来说,学风建设更是任重道远,在这条路上我们既要认识到校风建设的艰巨性,又要看到诸多有利因素,常抓不懈,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31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