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乌鲁木齐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热比古丽·白克力 闻素霞

  摘要: 本文作者调查了乌鲁木齐4所高中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不同维度和程度分析了男、女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关键词: 乌鲁木齐 高一新生 心理健康 性别差异 分析
  
  本研究调查了乌鲁木齐4所高级中学高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不同维度和程度分析了男、女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研究
  1.1 被试
  选取乌鲁木齐市4所高级中学的高一新生作为被试,发放问卷339份,收回有效问卷331份,问卷回收率为97.64%。其中男生141人,女生190人。
  1.2 工具与方法
  采用华东师大心理系周步成[1]等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作为研究工具。量表由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8个分量表构成。量表对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分分为3个等级:分数在1-55分之间者为正常,在56-64分之间者为心理状态欠佳或有问题倾向,65分以上者有心理问题。
  1.3施测程序
  开学三周后,以班级为单位、按统一指导语进行施测。测试完成后,问卷当场收回,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高中生不同分数段的分布百分比
  
  从总体来看,84.59%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14.50%的学生可能心理状态欠佳或有心理问题倾向;约有1%的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需要进行个别心理咨询。
  从性别分布的角度来看,88.65%的男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9.93%的男生可能心理状态欠佳或有心理问题倾向;1.42%的男生有心理问题;81.58%的女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17.89%的女生可能心理状态欠佳或有心理问题倾向;0.53%的女生有心理问题。
  2.2不同性别高中生不同焦虑程度的百分比比较
  症状因子得分大于8分的称为强焦虑状态,因子得分等于8分的称为较强焦虑状态。对不同性别的高中生较强焦虑状态和强焦虑状态百分比进行统计见表2。
  
  从总体学生的角度看,在强焦虑程度上,排在前三位的因子分别是:恐怖倾向(12.08%)、冲动倾向(7.25%)和自责倾向(3.93%);较强焦虑程度上,排在前三位的因子分别是:自责倾向(20.85%)、学习焦虑(12.99%)和身体症状(12.39%)。
  从性别分布的角度来看,在强焦虑程度上,男生排在前三位的因子分别是:恐怖倾向(6.38%)、冲动倾向(4.28%)和自责倾向(4.28%);女生排在前三位的因子分别是:为恐怖倾向(16.32%)、对人焦虑(3.68%)和自责倾向(3.68%)。在较强焦虑程度上,男生排在前三位的因子分别是:自责倾向(17.73%)、冲动倾向(7.80%)和学习焦虑(7.09%);女生排在前三位的因子分别是:自责倾向(23.16%)、学习焦虑(17.89%)和身体症状(16.84%)。
  2.3 不同性别高中生8个分量表得分的差异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在量表总分上,男、女生呈极其显著的差异,女生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男生。在8个因子水平上,男、女生在孤独倾向、过敏倾向两个因子无显著差异;在自责倾向、对人焦虑和冲动倾向等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学习焦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三因子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女生的焦虑水平也明显高于男生。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心理健康良好,男、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男生。这与蔡青[1]、董杰[3]、徐学俊[4]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与女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很大关系。一方面,女生受生理周期性变化的影响,易常出现焦虑不安。另一方面,女生心理较男生具有情感细腻、敏感、思维具体、关注细节等特点,她们的内心冲突往往比男生多。此外,在人际交往中,女生比男生更重视自我形象,对成败得失看得比较重,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女生心理卫生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健康的指导。
  在强焦虑程度上,恐怖倾向是占首位的因子,男、女生的恐怖倾向均排在问题第一位;在较强倾向焦虑程度上,自责倾向是占首位的因子,男、女生的自责倾向也均排在问题第一位。所以,恐怖倾向、自责倾向显然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导致学生恐怖倾向严重的因素可能有很多,如学生在中考前的激烈竞争;69中为寄宿制学校,部分学生离开父母后寄宿学校宿舍后,面临一系列的生活适应等,可能在心理就会有一种恐慌,担心自己的一些事情做不好,生怕被人嘲笑等;学生自责倾向较为严重,引发人们深层思考教育要求的高标准问题:学生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需要通过各种尝试和各种学习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和能力,在学习的过程,提出严格的标准对学生会起促进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成人过高的标准转化为学生对自己高的期待,当目标不能达成时,就可能产生自责。关于这个问题,尚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周步成.心理健康测验使用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蔡青,朱忠良,樊小力.唐山市不同类型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600-601.
  [3]董杰.通辽市重点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3):347-349.
  [4]徐学俊,伍姿,谢云天.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教育导刊,2007,(3):52-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37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