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兴趣”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卢军苓

  摘 要: 思想品德课的“激趣”方法有比喻激趣法、疑问激趣法、语言激趣法、漫画激趣法等多种方法。只要方法切合实际,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兴趣”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激发 兴趣
  
  思想品德教材中的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划等号。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
  
  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达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以加强巩固。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道理,可以用“量体裁衣”打比方,即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身体,把生产关系比作衣服,并说明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不断地增加,所穿的衣服也要随身高的变化而不断更换尺寸,这样做出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才合体。正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运动,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都是这一客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同样是这一规律所决定的。这样就把这一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这比泛泛地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效果要好得多。
  
  二、疑问、解疑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讲“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在我国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这一问题时,问学生这句话是否矛盾,应怎样理解?问题一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了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三、以知识结合点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更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教师讲课时要注意由个别到一般,这既符合认识的规律,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比较抽象的知识。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准确地把握了各种知识的结合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四、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
  
  闪耀着智慧光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思想品德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战斗力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如果一个教师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其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以形象的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能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社会主义民主”时必然会提到“资本主义民主”,如何对照资本主义虚伪的、有欺骗性的民主,讲清社会主义广泛的、真实的民主呢?除了运用列表对照分析,还可以采用漫画的形式加强教学效果。如用“跷跷板”漫画――跷跷板一端坐着一头驴头人身像,另一端坐着一头象头人身像,中间是美国白宫,在象驴身上分别写着“民主党”、“共和党”字样,他们分别代表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这表明了美国思想品德两党轮流执政的真实面貌。这就清楚地说明,资本主义的民主,不过是两党之间的民主,是有范围、有层次的民主。反之,则说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广泛性、真实性的真正民主。这比抽象的讲授更生动形象。运用这种方法达到了既掌握知识,又用知识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以良好的态势激发兴趣
  
  态势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适用的肢体语言,包括教师讲课中的态度、表情、姿态等。态势是一个人内心心理活动的对比,它反映了一个人喜、怒、哀、乐、爱、憎等丰富的情感,这种肢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不仅对口语起辅助作用,而且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容易引起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可恰当运用肢体语言,用亲切和蔼的语言、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来发挥态势对口语的深化补充作用,使教学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有声有色,妙趣横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理论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把思想品德课不再看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七、用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境,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感染学生,就能触及其灵魂,震撼其心魄,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在讲授“热爱祖国”的内容时,先让学生唱国歌,再让学生观看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时升旗仪式的录像,接着介绍历史上岳飞、邓世昌、李四光、钱学森等人的爱国故事。结果许多学生被他们的爱国行为所感动,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为报效祖国而努力,紧接着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新时期的学生应如何报效祖国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多作贡献。另外,教师可结合自身独特经历和感受来说明教材上的一些原理,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若历其事之感。这同样可以达到用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有很多,只要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兴趣”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44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