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简谈新形势下的师生角色定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玉奇

  时代要求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新形势下的师生角色定位。“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正在日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在教改实践中显示出它的生命力,这符合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在现代学校的教学中,教与学是须臾不可分离的,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师生之间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所谓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到底指什么呢?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是说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即接收、加工、贮存、输出信息的主体,而且指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学就其本质而言,就是教师运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结构,通过启发诱导,把课程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进而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更指把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处理信息的主体,充分发挥这个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全部的身心力量进行充分的智力劳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表现为主动性、积极性之外,还突出地表现为独立性,凡属在教师科学组织下,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独立完成的一切学习活动,教师决不包办代替。实际上学生完成作业、进行实验、自学阅读等过程,特别是在第二课堂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的过程都包含着一定的创造性劳动,显然只有发挥了以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为特点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从教学职能观考查,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体,在这最根本的要害问题上,教学系统的主体是惟一的,那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赋予教师更重要、更切合实际的职能(即引导作用)的根本原因。
  矛盾双方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平衡的。对于一个具体的发展过程来说,矛盾的某一方面,总是处于支配地位,表现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则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表现为矛盾的次要方面。然而,这种情况并非是僵化的。具体的过程发展了、变化了,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也会因一定的条件变化而互移其位。在任何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开始阶段“教”总是处于支配地位,起引导作用。因为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实施等,都需要教师的掌握,此时的“学”,也要靠老师“相机诱导”。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施教者、引路者,此时“教”处于支配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则处于相对的次要方面。然而,“教”是为了“学”,教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不复需教”。也就是说,教学的引导作用不是为了使“学”始终保持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是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并使学生运用其才智勤于练习,把矛盾的主要方面由“教”转化到“学”,使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地实现主体地位,由被支配的地位转化为学习的支配地位。显然,“学”离不开“教”的导航。教师的“教”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开窍有术”,要教方法、引思路,使学生得到一把金钥匙――会学,这才是教师的引导作用的关键所在。然而,“教”也代替不了“学”,只有使学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真正做到“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才能使科学真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财富,也才能使“教”达到“不复需教”的境界。同时,当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之后,教师的引导作用虽然处于次要地位,但并非无所作为,此时,教师主要表现为获取学生对“教”的反馈信息,及时对“诱导”进行调控,发现问题,迅速进行矫正,并使学生能尽快地获取有关“学”的矫正性信息,从而调控自己的“领悟”,同时,还要为下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发挥引导作用进行准备。
  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是独立思考。学者,思也。一个“思”字,揭示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要害;变学为思,变学为悟,这就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精要。学生应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重新体验,独立思考,全身心投入整个教学过程。可见学习就是体验、探究、创新的过程。
  教师引导作用的核心是启发性,就是实施启发教学。有了启发性,就必定具有情感性,也就易于实现教学的促进和反馈。启发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反映教学规律的教学思想。从古到今,不论具体的教学方法的名目如何繁多,具体的教学策略如何多变,凡是符合客观教学规律的教学,其灵魂必然是启发教学。师者,诱也。一个“诱”字,抓住了教师引导作用的要害;变教为诱,变教为导,这就是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精要。因此,师者,所以引路、开窍、促进也。
  任何教学思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都表现为教学方法。贯彻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辩证的教学原则,决定了教学过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其灵魂必然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从教师的角度看,不是把学生背进来、抱进来,而是“诱”进来。即启发诱导、循循善诱。一个诱字,概括了教学的宗旨――变教为诱,变教为导,这就是教师引导作用的实质。从学生的角度看,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猎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思”字,概括了学法的要害。学习往往要五官并用,但都要靠大脑来指挥,来思考――变学为思,变学为悟,这就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精华。总之,变教为诱,变学为思,这种教法和学法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思想。
  教改实践表明,许多教学方法中提倡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进行自学,实际上仍然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诱导学生逐步学会如何阅读、如何自学,学生还是要依靠教师引路而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去探求真理的。以中学教学中的自学辅导法来看,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肯自学、能自学、会自学、爱自学,仍然离不开教师的“相机诱导”,决不是学生自发的“肯、能、会、爱”。其他的自学试验,也都是在教师把握方向、因势利导下的自学,什么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是不可能的。教改实践还表明,不能绝对排斥讲授法。教师系统讲,学生系统听,仍然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但已不是唯一的方法。关键仍然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思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我们千万不能非此即彼,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总之,深入思考、重新定位师生角色是时代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急切要求,做好这一点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每个教学策略,考虑的并非是自己怎样教,而应考虑怎样教学生学,不是以教为中心去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进程,既把“学生为主体”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使“教师为引导”成为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保证。主体地位和引导作用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才能最优化地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取得最优效果,达成教学成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49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