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简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优秀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成功的前提,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重视学生语感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0.203
   当代社会对语文学科的严苛要求,让语文逐渐褪去一些浮于表面的东西,小学语文不再停留于简单的识字读书。同时,语文教学的本质逐渐凸显出来,“文”与“道”开始相互杂糅,工具性和思想性开始兼顾;教学的结果性与过程性逐渐相通融。语文本质的凸显对语文课程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将小学语文教学课程设计进行一个简单的叙述,以帮助教师提高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人文性、工具性、有效性。
   一、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教师要时刻围绕该目标进行课程设计。语文素养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深层次的能力,是一点一点积累而成的,是环境一点一点孕育而出的。在当代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认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语文素养是一个较为高深的教学目标,对小学生而言是夸夸其谈、好高骛远的表现;二是语文素养的跨越度过高,基础知识对语文素养所起的作用不大;三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是虚无缥缈的,很难落实于实践。毫无疑问,以上这些弊病深刻地影响着教师对语文素养的认知,进一步加重了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的迷茫。
   首先,教师需要认识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个响亮的口号,不是一个高尚的时代标签,更不是教师伪装自己教学的糖衣。它完全可以幻化成教学中的实际行动,落实为教学设计的内容。对学生而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围绕“五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开展的,所谓五个有机统一是指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语文素养渗透于五个统一之中,五个统一体现了当代社会对学生文化素养的要求。写字是学习开始的起点,阅读是增长见识、拓宽知识面的法器,写作是交流、锻炼逻辑思维的重要形式,口语是与人沟通、表现自我的重要输出工具。对五个有机统一的全面提高,统筹协调发展是通向语文素养提高的必经之路。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时,应该落实于实际,注重点滴积累,夯实基础,才能铸就量变。
   其次,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落实于实践,要求教师做到“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语文教学不是为了语文结果而教学,它所面向的是活生生的个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价值倾向,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感,让学生在探索中成就自我。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所收获,感受到语文的价值时,就会像迈台阶一样,从感悟到积累再到运用,逐渐上升。三个维度的教学设计会激发出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而这种情感会指引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最终厚积薄发。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应该是大众化的,仅仅是个别学生的提高是不足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在面对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的问题上,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做到实事求是,关注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比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在问题的导向上可以进行一定坡度的设计,以帮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张以教师为核心进行教学,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要把控者和推动者,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灵活性、针对性,学生的个性需求难以满足。从长远角度来看,它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过度性依赖,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所以,在小学阶段,新的课程设计主张教师在合适的时间、较好的学习氛围下开展自主性学习。小学阶段的自主性学习主要以自主读书为主,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初步认识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对文章的重要部分进行适当地批注,并且能够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自主性读书主要以精读为主,教师可以就其中重要部分进行相关提问,通过学生的答案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自主性读书结束之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相关评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探讨出结论,并在班级中进行汇报。自主性学习还应该包括自主性作业,这种作业没有固定的答案,但是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坡度。
   比如,在学习完《雪孩子》后,教师可以让设计以下作业:一是续编文章故事,发挥想象,思考文章后续发展;二是绘出你心目中文章内容的场景;三是将《雪孩子》的故事进行讲述,做到绘声绘色。自主性学习是传统教学的一种改良,具有较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它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
   三、重视学生语感的形成
   语文主要是表现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这种复杂多层次的能力多是建立在语感之上。它是学生学习效果的体现,那些能够立刻心领神会的人往往具有高强度的语感。语感与语文技巧同等重要,而这却是众多教师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地方。语感并不是一项抽象思维,它建立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之上,通过多次反复地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在朗读中,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赋予在文字中,以声传情,体会也随之层层递增。大声朗读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强学生的直接感受,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具备了语感。语感,即语言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语感最为主要的途径应该是加强学生的共情、感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就文章中一些重要的内容进行品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文本氛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会、阅历、知识基础产生一种共情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共情能力往往是学生自身经历所产生的,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留心自己的生活,对社会现象进行一定的思考,多积累、多表达、多观察、多交流。语感在语文学习中看似是一种虚無缥缈、难以诉说的事物,但是它体现的是学生一朝一夕的积累和思考,是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表现,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语文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体现了一名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设计中,教师应该兼顾教学的整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注重学生学习的终身发展和长远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意识和教学理念,站在先进教学的前沿,不断对自己设计的不足之处进行纠正和调整。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致力于一个更为深远广阔的学习天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21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