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参与式教学: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一种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清

  摘要: 由于全球化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两课”愈来愈被公众所轻视与忽视,被界定为“过时的”意识形态教育课程,往往被大学生认为是无用的。因此如何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在当下便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在“两课”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法,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比作了阐释、分析和延伸,详细解释了参与式教学的具体操作模式。
  关键词: 两课教学 参与式教学 实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既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教育平台,又是传播主导意识形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政治平台。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发文强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全球化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当前用人单位在人才评价、人才招聘等方面更注重技能和专业知识积累,受此影响及基于就业的功利性考虑,“两课”这一带有浓厚政治色彩及注重“价值理性”的课程愈来愈被公众所轻视与忽视,被界定为“过时的”意识形态教育课程,往往被大学生认为是无用的。加上由于中学到大学政治课内容大同小异,对喜欢新鲜事物的80后、90后来说,“两课”就显得枯燥乏味、毫无吸引力。此外,“两课”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也加剧了学生的反感。“两课”教材内容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于现实脱节、语言枯燥、政治色彩过浓等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又往往注重灌输,互动不够,教学手段单一,使得“两课”既不实用,又不生动。“两课”教师不得不演着独角戏,课堂上逃课现象严重,留在课堂上的学生也大多做着与本课无关的事,学生睡觉、聊天、发短信、看杂志或读专业书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据有关调研资料显示,大学生认为当下“两课”教育有效果、有收获的人数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35%左右,而认为收效甚微或无效果的人数却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当前,“两课”及“两课”教学如何走出困境,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在当下便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众多的“两课”教育研究者及专家从理念、内容、形式、机制、手段、载体和方法等各个角度都进行了探讨,强调如何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的文章也不少,然而教学实践中的“两课”教学效果依旧无法令人满意。撇开其他客观因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两课”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是能否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
  
  二、参与式教学: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一种选择
  
  参与式教学法是最近一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是教师按照参与式方法的要求和途径,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特点,以学生易于接受、便于参与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亲自操作掌握教学内容的方法。参与式教学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看影视、角色扮演、辩论、讨论、小讲座、学生讲课及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的游戏、联系等。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学生平等互动的理念,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推动者,乃至评价者。这样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学生参与式教学方法一方面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不再枯燥、单调,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优选材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把教师的角色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导”为主,同时增进师生相互了解和沟通。此外,学生的参与能起到自我教育和提高的目的,即锻炼了学生当众说话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在互相比较谁讲的内容有深度而充实,谁的表达自如而洒脱,谁的表达能力强、口才好,谁的PPT制作新颖有技术含量等过程中,培养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在信息网络化的新形势下,学生对各种信息的掌握和了解快捷而便利,渠道多样,以教师一人的精力、能力和知识拥有量面对数百名学生,对所讲授课程的最新信息量和对某方面问题关注的广度不可能超过全体学生所拥有的信息量和广度,因此,参与式课堂教学法对教学相长是有益无害的。
  一般而言,“两课”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授课方式是“理论讲授”,也有教师偶尔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但是,“理论讲授”占据了绝对的地位。因此,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两课”课堂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三、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途径
  
  1.分组。
  一般而言,高校“两课”学生人数大多在100-150之间,对这样的课堂规模进行授课和管理都是相对比较困难的,进行参与式讨论更是困难。因此,向学生引入“团队合作”的概念,进行分组是在这种大班制课堂实行参与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首先在学期初,教师要提前拿到本次课程的总名单,及时和辅导员联系,对本次教学对象做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一次课,教师需要向本次授课对象介绍参与式教学模式,并指出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及在教学过程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请每个小班的学生集中坐在一起,这样便于课间对他们进行分组。分组的时候,按小班分成若干小组。为了凸显教学效果,小组的数量可以不限。至于每组人数,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人数较多的课堂,每组人数最多不超过10人。因为人数较多的话,不能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教学活动,特别是一些讨论。为了使每个小组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每个小组的成员选举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的同学收集材料、参与讨论,并做好相关的讨论记录。
  分好小组之后,具体上课过程中教师组织小组参与课堂教学及对小组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参与式教学模式成败的关键因素。
  2.分组后的组织和控制。
  教师对小组的组织和控制,是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评分和激励都是实用的方法。评分方法的核心是对于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小组给相应的加分,违反课堂纪律的相应扣分,这种方法可操作性强、目标明确,能对各小组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控制。但加、扣分情况必须提前考虑周全,形成文字条款,在课堂上公布,最好能够每个小组打印一份。为了避免以后在加、扣分方面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可以让各小组对加、扣分的各项规定讨论、修改,最后形成一个各个小组都相对比较认同的加、扣分规定。但评分方法也同样存有很多缺点,比如,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参与不过是在敷衍了事,加、减分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情绪。激励是对评分方法的补充和更正,通过语言或者情绪的带动,激发出学生对当前时政、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关心及兴趣,这样比单纯地运用评分手段控制课堂更加有效和彻底。但这种方法需要教师富有激情,能够激发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但总体来看,方法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分组及对小组进行控制和组织,顺利地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服务。
  3.融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理论讲授、讨论、辩论、学生讲课、演讲、学生讲课等。
  参与式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效地开展“两课”教学。分组是参与式教学的前提和形式;但更关键的是通过讨论、辩论、学生讲课、演讲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让他们针对某个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经历,或者跟别人辩论,这同时也是进行科学方法最基本的训练。

  (1)讨论。讨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在讨论式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由组长总结形成本组的观点。小组再推荐“发言人”,把本组的观点用3―5分钟表述出来。
  (2)辩论。辩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开展辩论,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关于辩论在“两课”教学中的应用,李迎安已撰文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论述。课程中一些有争议性的观点,可以让学生进行辩论,比如:《原理》课中“人的本质是否自私”、《概论》课中“社会主义改造有没有必要”等,也可以把学生关心的、与社会现实相关的问题作为辩题。在运用此法时,教师可以提前把论题布置给参加辩论的两个小组,告诉他们在下节课进行辩论,时间大约是20分钟。具体操作可以参考国际大专辩论会,根据需要也可以简化其具体环节,只保留陈述观点、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等。
  (3)学生讲课。学生讲课是指学生按照课堂教学的要求上讲台讲述课程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参与模式。教师首先要精心挑选讲课内容,挑选那些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的主题,比如在《概论》课中可以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的传记资料,并请他们选取一个小故事来讲述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文人的故事。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几个小组进行讲课比赛。每个小组选取一个知识点进行准备,在规定的时间内讲述完毕。当然,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授课技术咨询,比如,课件的制作、授课技巧等。
  (4)演讲。演讲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演讲,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首先,挑选那些富有时代气息与学生联系紧密的主题,如《基础》课中“理想”、“提高自身素质,做文明大学生”等;其次,指导学生收集材料,撰写演讲稿;最后,选取个别优秀的学生进行课堂演讲,强调表述能力的训练也是大学课堂最需培养的一种能力,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给教师的建议
  
  1.教师要对学生参与教学进行有效组织和调节。
  如果能够设计好问题,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展现、分析、解决来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那么,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会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教师要在第一次上课时讲好学生参与教学的大致内容、形式、考核方法,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站上讲台。首先要确定他们可讲的题目范围和具体内容,可以是教材中的某一个小问题,也可以是课程涉及的、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他们的每一次发言就是一个个小专题。教师要在他们的演讲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要限定时间。当学生的思路被激发开来之后,他们可能会任意发挥或滔滔不绝,难免有时随心所欲或跑题,缺乏时间观念,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控。如果后面讲的同学与前面同学表达意思相同就不必再重复,只补充不同之处,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劳动,又使教学有序进行。
  2.对学生课堂表述过程中出现的偏激和错误观点要敢于说不并阐述理由。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旗帜鲜明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当然要讲究方式方法,不是盛气凌人、压服,而是要让学生心服口服。对于一时没有充分准备的话题却又必须澄清的问题,可以留到以后继续探讨或与学生课后单独交流。对于学生没有讲明、讲透的问题要及时补充说明。
  3.要吃透教材,把课程中的精讲、略讲、甚至不讲而留给学生自学的内容安排好。
  交流式互动教学对教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教师既要有高度又要有广度,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可以伸缩自如,解决好重点和难点,决不能因互动而影响正常教学。
  
  参考文献:
  [1]许从年等.探索・创新・发展[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2]吴萍.国际私法多种教学方法探讨[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法培训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彭海蕾,宋生涛.在参与式学习活动研究[J].兰州学刊,2004,(1).
  [5]李迎安.谈辩论式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教育与职业,(26):158-1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54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