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今后日常生活中思维习惯的培养有极大的影响和帮助。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把握住低年级段学生好奇心强的突出特点,适当地采用趣味性的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以此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这篇文章就从这个角度出发,谈一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思考兴趣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效性;教学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越强,兴趣越浓,那么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高。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就要抓住低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并以此为依据,研究出一套适用的、效果显著的趣味性教学方式。接下来,我就根据我多年以来的教学经验,谈一谈什么样的数学教学方式,才能培养起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激发起他们对于数学的强烈兴趣。
  一、教学手段趣味化
  随着新一代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传统的教学手段逐渐被各种新颖的手段代替,与当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得还不够成熟,对图像、声音、动画等等东西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要紧紧抓住这一特点,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数学课堂的活跃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引发他们相关的思考。当今社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信息社会,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甚至带动了教育方面的转变和革新。在这种环境背景的带动作用下,老师也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仅仅是一味地讲授教材中的原理内容,而是用多媒体一类的现代技术去展现这些数学原理,在大大激发孩子们兴趣的基础上向他们灌输数学知识。比如:教师在备课时最好做一些事先的准备,做一个精美的课件,在其中添加适当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等,也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制作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小故事或者情景剧等等。这样一来,学生们自然会被这些生动有趣的画面和声音所吸引,在课堂上也会表现得更加专注,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和吸收老师传授的数学知识。老师也可以把多媒体技术与游戏相结合,运用二者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添数学课堂上气氛的活跃度。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经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老师通过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的展现方式,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和具体化,这样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把这种游戏教学法运用到数学教学之中,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通過给学生展示一些他们可能会感兴趣的生动、鲜明的形象,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非常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老师要注重把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而不是一味地讲授教材中的知识原理。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向学生强调对于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比如,小学数学一个最为主要的题型就是所谓的“应用题”,在给学生们讲解应用题的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在那道题的情境之中,把数学与自己的生活紧密关联到一起。这样,抽象的数学问题就会被具体化和形象化了。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数学加以完成和解决的问题,比如:去超市购买商品、商品打折和满减、计算日常的收入和开支等等。老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意识。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外也能培养数学思维的思考能力,养成数学式思考的良好习惯。这种对生活中实际数学问题的发现和挖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作为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今后日常生活中思维习惯的培养有极大的影响和帮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带领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研究数学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这门学科的现实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展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教师必须选择合理的生活情境用来展现数学问题,在课前预习时安排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相结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在课后,也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就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就能被培养出来了。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
  要想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发他们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要推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紧紧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突出特点,研究和设计出一个适合低年龄段孩子的教学形式,而不是一味地讲授教材中的原理和公式。老师要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运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来使数学课堂摆脱以往的枯燥乏味,呈现出一个趣味盎然的课堂效果。根据小学生对于形象具体的事物十分敏感这一特征,老师可以把最近盛行的“情境教学法”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去。老师要事先仔细认真地研究授课内容,并设计出一个与其相符的情境,以便在课堂上创设得更加自然和生动。比如:在讲到数字的四则运算时,老师可以营造出一个在商场购物的情境,让同学们进行当场的角色扮演,这样一来,孩子们在有趣的表演中也全神贯注地思考了数学问题,这种效果要比正常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要好得多。除了“情境教学法”之外,老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教具或者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以便学生的理解和吸收。比如:在讲到“圆柱”、“圆锥”一类比较抽象的初步几何知识的时候,老师要通过一些直观的事物让学生初步在脑海中建立起立体几何的概念。老师可以向同学们展示一些相关的事物,例如我们教室里灯的灯管和水桶是圆柱形的,过生日时我们戴的生日帽是圆锥形的等等。
  同时,老师对于数学课堂的授课形式也要有一定的改进和创新。教师要改变以往单纯说教的模式,始终坚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增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老师在备课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一系列层层递进、互相联系的相关问题,以便引导学生顺着这个思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讨。另外,老师也可以有计划地组织班级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和探讨。老师可以依据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理解能力,把班级同学划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之间展开有序的合作和竞争。有了胜负心的推动,学生们能在活动中更加专注地思考数学问题,进行更加仔细认真的探讨和学习。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了。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之下,作为小学教师,更应该担负起这个重任,深入探究和创新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要把握住低年级段学生好奇心强的突出特点,适当地采用趣味性的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以此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蓝炎培,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J].求知导刊,2015.
  [2]商洪钢,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J].新课程,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27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