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生活作文教学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汤广建

  一、学生作文现状及选题意义
  当前一些学生在作文时,存在着一个不良的倾向,那就是离开生活硬造。这不仅造成内容枯燥,而且使得形式呆板。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的写作内容着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而发展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生活作文教学实施策略
  1.生活化的作文练习
  可以变换一下作文形式,把一次作文的任务分散到几篇日记中完成,借此逐步降低作文的难度。日记记录的是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真的、善的、美的,假的、丑的、恶的,欢乐、烦恼、痛苦等都可以被定格在日记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日记可以把我们周围的生活写出来,叙述喜闻乐见的事情,刻画具体可感的人物,描写时时变化的风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太多,如校长的讲话、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一次实验、一次电话等。只要留意生活,只要真心感受生活,日记就会成为忠实的记录者,成为最好的伙伴,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的滋味,丰富敏感的心灵。日记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就为以后的作文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解决了原来作文过程中的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矛盾,不至于挖空心思地编故事,相反,日记里的生活素材就会像电影中的一幅幅画面一样浮现在眼前,拿起笔来作文的时候,它们就会涌向笔端,形成文如泉涌的良好态势。或者,以写信代替作文,把作文内容、要求转化到书信的写作中去。学生往往对写信很感兴趣,因为写信可以比较自由地倾诉自己的想法和感情,收到信也是他们最高兴和最幸福的事,在写信中学生往往能比较容易地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书信式作文是自由、多样、真实的,要求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倡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促进学生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必然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通过观察、审定、选择,把客观事物“主观化”,而融入学生主观的作文,会是轻松自如、丰富多彩、充满生活气息的作文。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学生练习作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技能,而绝不是教他们学会一种诀窍,能够搜集空话,像搭七巧板那样拼凑成篇。由此看来,我们传统上那种按教师所定的框框来作文的教法是违背了作文训练的目的的。而书信式作文,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可以无拘无束、无所顾忌地写,可以散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思维及个性的发展。学生的作文首先来源于对事物的细心观察,不观察或观察不细致,凭空造假,结果是言而无据、文中无物,更谈不上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书信式作文就是让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甚至是苦恼、牢骚等向老师倾诉。只要学生认为值得向自己的老师说,爱写什么就写什么,则全凭学生个人所需所好。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每天出现在他们生活中的人或事都会给他们带来向别人诉说的动机和欲望,因此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练习,学生会渐渐地养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习惯,学会反映事物的一般技巧。还可以把作文“稿件”化。学生最期盼的事情之一,是能在报刊或广播中看到、听到自己的文章。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把作文“稿件”化,积极鼓励学生写稿件。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编报纸杂志,发表文章。此外,教师还应将优秀文章推荐到各级各类报纸、杂志和电台去。同时,老师要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向生活。高中学生由于课业负担,每天基本是教室与宿舍两点一线式的路线,没有机会接触自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组织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使学生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对那些平时并不留心的事物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产生深刻的认识。
  2.生活化的能力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作文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不仅涉及个体的智力因素,而且和个体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态度、习惯等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面展开。
  (1)观察力的培养。观察是人们获取信息最为主要的方式。有吸收才有输出,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第一步。观察是学生作文的开始,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开始,甚至可以说就是他们现实生活的开始。观察是理解、体验、感悟的基础,观察是向外的,是对外部世界事物、现象的摄入。理解、体验、感悟都是向内的,是以摄入的材料为基础的更深的感受,更进一步的感知。没有观察所得的材料,理解、体验、感悟都无从谈起。观察也是想象的基础。苏珊朗格指出:“观察是想象力的工具。”想象力是建立在广泛的、全面的观察的基础上的。敏锐的观察力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进行:一是直接观察,即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对自然界的景致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力求获得细微而深刻的感受,形成对于事物独特的印象;二是间接观察,即主要指通过阅读,获得事物的印象,同时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书中的内容,就是关于如何观察的一个最好的例子,其角度、方法、意义等都可以学习和借鉴,继而为我所用。
  (2)记忆力的增强。记忆力是写作的基础,是人脑贮存、重现过去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能力。高尔基曾指出:“创作是记忆最强力的表现。”记忆的意义在于积累,在记忆的基础上能形成理解、体验感悟。记忆的基本过程是识记、保持、再现,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记忆的过程的每一步都以最终的高效应用为指向。识记是输入,讲究的是输入的途径、质量。保持,讲究的是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等不断地贮存各类既得的材料。这样,既可具有良好的记忆,又可养成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最终都是为了能在写作文时信手拈来。记忆还可以激活想象,促进观察,提高思维速度。记忆力是综合智力水平提高的基础。
  (3)作文兴趣的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生活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①以乐激转趣。作文教学中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努力把作文学习变成一种没有精神负担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写作文不只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自己的一种内在表达的欲望、表现的需要,是为了自我感情的抒发,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写的乐趣。②以美激趣。古往今来的优秀文学作品,都是作文的最好的范例,它融合着语言美、形象美、人物美、生活美等。通过阅读感受其中的美,也是激发作文兴趣的良好途径之一。③以情激趣。名篇佳作凝结着作者的心血和真情。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并在作文实践中学习,习惯于用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有利于学生形成对作文的持久兴趣。④以成功激趣。教师应创造成功的机会,用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感兴趣。任何聪明的老师都懂得让学生获得一次成功的喜悦要强于千百次的说教的道理。满足学生成功的渴望,其实只需要一句称赞。如对一次书面整洁的作文、一句精彩语言的称赞,都可以引发学生对作文更多的兴趣。⑤以新激趣。要看到的是,从生活化作文学习的角度讲,创新不是只局限于学生学习本身。社会上、生活中,甚至可以说世界上一切的创新成果都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既可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又可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同时积累写作的素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62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