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是为了不教”论大学英语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东
摘 要: “教是为了不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主旨。他的这一主张准确地说明了教学工作的根本目的,理清了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关系。这一思想不仅对汉语教学,而且对于我们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真正的目标,正确处理好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作者通过对这一教育思想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分析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诸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教是为了不教 英语教学 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前提。[1]任何一种教育在其实施之前都必须明确它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规定了:通过教育过程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从教育目的的作用来看,教育目的提供教育对象的明确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它是指向未来的。[2]那么,受教育者在未来应该具备何种发展结果呢?我认为,一个现代社会成员的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能力。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要学生掌握某些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在于让学生具有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不需要教。要提倡引导与启发,使学生加强自我锻炼,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攻关能自勉的主动境界。[3]时代需要的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社会发展就是要使人的创造性思维迸发出来,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进步,而创造性思维则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其实,教师教授任何功课,他的“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的目的,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就是说,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叶圣陶先生的这一教育思想无论是对我们全面地把握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关系,还是对我们正确地了解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都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首先,“教就是为了不教”使我们明确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许多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了两至三年的大学英语后仍然不知如何使用英语或如何继续按自己的需要继续学习英语,甚至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的学生也觉得用英语交流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究其根本原因,主要问题就是教师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认识的模糊。英语和任何其他语言一样,都是人类用来互相交流和传承文化的一种工具,所以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学生对该种语言的语言知识和言语交际技能的掌握。换句话说,也就是对语言的基本语法构架和建立在这个构架之上的言语交际的掌握。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就是为了不教。”教师教英语最终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如何用英语来交流的方法,是要把英语的语言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交际技能,而非为了不断地教英语。也就是说,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促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技能,进而达到不用“教”的目的。因此,英语教师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上的单词、短语和语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的积累和提炼形成完整的语言构架和有效的语言认知方法。任何一个人,在校接受教育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而在离校之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所要接触的新事物、所要解决的新问题却是无限的,因此学校教育的本旨无非是“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而不是也不可能是把学生所需要的一切全部教给他们,大学英语教学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应立足于让学生明白大学英语这门课的性质、掌握如何学英语,以及如何根据未来职业的要求完善自己的英语言语技能。
其次,“教就是为了不教”对我们正确处理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与“学”代表了教学过程的两个主要方面,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圆满地达成既定教学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观念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和支配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内容。这种单向的关系完全忽视了“教育”这一特殊劳动的规律,严重压制了教育对象――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作为教育劳动的对象的主要特点。首先,教育劳动的对象具有主动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具有主动性的人,在教育劳动中不仅有教师的能动因素介入,还有学生的能动因素介入其中。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在促使其学生发生有目的的变化时,首先就要把他的目的对象化为学生自身目的的形式,形成学生有目的的活动,只有当教师有目的活动与学生有目的活动发生规律性联系时,教师才能在对象中实现其目的。[4]其次,教育劳动的对象具有主客体双重性。学生是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人。人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的。学生既是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即客体)而出现,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这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是作为主体的主动的一方,接受不接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操有某种“主动权”[5]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就是为了不教。”充分体现了他对师生关系的深刻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的“学”是不能被教师的“教”所取代,“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学”,是“不教”。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能采用教师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多创设问题情景,多介绍背景知识,使学生变被要求学英语为主动要学英语。
此外,“教就是为了不教”这一教育思想还向我们阐明了教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好的教科书和有效的教学法,能够使没有经验的教师成为好老师。如果缺少这些,一个优秀的教师也难以真正在教学上登堂入室”。教材决定了教学的基本内容,体现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教材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教材并不是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教材的功能无非是提供学习的例子,凭这些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老师不是来讲书的,尤其不是“逐句逐句地”把英语翻译成汉语,把一句话换几种方法翻译。他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进而培养他们形成适合自己的语言学习风格和自学能力。这里,叶圣陶先生讲了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教师“务必”做好“启发”和“引导”、“点明”和“指示”,而绝不能仅仅以教材内容和体系为中心来组织语言教学。大学英语的教材内容只是英语的言语的某几种可能的表达和体现,教师要通过这些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语言结构规律和原则,进而鼓励学生使用这些规律和原则发现和创造更多的言语。这样一来,学生既全面掌握了英语的语言知识,又获得了英语的言语技能,英语教学就真正达到了不用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2][4]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8.
[3]任苏民.叶圣陶教育改革思想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9.
[5]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论[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63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