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药剂专业化学实验教学之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经儒
摘 要: 本文作者讨论了药剂专业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我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探索,认为要重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革新实验教学手段,建立科学的化学实验教学考评体系,优化实验室管理,这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 中职药剂专业 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中职药剂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具有药学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等领域从事药品检验、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中等职业人才。化学(含无机、分析、有机等)作为中职药剂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实验课教学不仅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指出了药剂专业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我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化学实验教学指明了方向。
1.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于药剂专业而言,化学课程无非是掌握与药剂专业有关的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化学原理、方法及其在药学中应用;二是化学实验规范化的操作技能及其在药品生产和检验中应用。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于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应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应用为先”的原则,使学生牢固掌握药剂专业所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注意与相关专业课程衔接。
化学实验课目的要求是:“熟练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尝试在药剂专业中应用和创新”。但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现有的化学实验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今药剂人才培养的需要。其突出表现为:重理论、轻实验,实验课多为理论课所附带的一些验证性实验,与化学学科的衔接还可以,但与专业联系很不紧密;实验内容不够合理,实验课时不足,实验室仪器和条件落后,这些都严重影响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方法、考核形式和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符合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有些学生思想松懈,对化学实验没引起足够重视,表现为实验缺席多,实验预习不认真、不充分,没有书写预习报告,对实验预期目的和要求达不到标准。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和职业能力。
2.探索与实践
2.1整合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中国药典,创建实验新体系。
为了让化学真正成为剂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让化学实验能真正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避免无机、分析、有机实验某些内容重复,我们对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把无机、分析、有机实验整合并为《基础化学实验》,以“化学知识在药品生产和检验中的应用”为主线,以化学基本操作和分析方法为主体,结合药剂专业的特点,选择一些简单的、学生较为熟悉的药物为实例进行制备和检验,既强调基础,又充分体现化学知识在药剂专业中应用,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学为专业所用,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同时所有实验内容的计量单位、名词术语、仪器和试剂、产品质量标准等都以中国药典为标准规范统一。
2.2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与药剂专业相关的应用性实验。
针对药剂专业的培养目标,把实验课的要求定位在对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常用仪器的掌握上,并将化学基本操作和技能应用于药品生产和检验之中。在选择实验内容时,我们对基本操作与常用仪器安排了数次有代表性的实验训练。在掌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我们以中国药典为蓝本,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药物为实例进行分析和测定,这些实验令学生将所学的分析方法有效地应用到药物检验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把化学实验内容分为两个层次,循序渐进,由单元技能到组合技能、综合性实验技能。
第一层次:基本操作技能。包括:①最基本化学操作技能,涉及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物质的加热与冷却,化学试剂的取用,物质的溶解,试纸的使用,等等。这些操作主要针对学生中学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不足。②分离中的操作技能,涉及过滤、重结晶、萃取、蒸馏与分馏、干燥等基本专门性单一操作。这些操作都是药物制备、产物分离和提纯的基本操作技能。③定量分析中的基本操作,涉及天平称量,滴定管、移液管及容量瓶的正确使用和滴定基本操作,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等等。这些操作都是药品检验工作中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第二层次:应用性操作技能。在第一层次专门性单一操作训练的基础上,学习有关药物的制备,掌握加热回流、合成操作、分离操作与药物含量测定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巩固药品检验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技能,树立正确的“量”的概念。第一、第二层次实验主要在常规化学实验课完成。
最后我们还设计了基本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方案,并对基本操作技能设计量化评分标准,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进行全面考核和综合评价。
2.3强化化学实验考核,量化评分标准,建立科学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
2.3.1加强平时考核,建立化学实验档案。
在实验室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实验实行单人单做,独立完成实验。对每一个实验进行综合考核,以学生的实验态度和实际操作情况作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平时考核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30%,记入学生的实验总成绩,并建立实验档案。平时成绩从预习报告、课堂提问、操作技能、实验结果、实验态度、纪律和卫生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
2.3.2要求学生认真规范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分析、表达、总结实验结果的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装置与药品,实验条件与操作步骤,实验现象与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讨论,以及参考文献,等等。实验报告要求版面整洁,思路清晰,书写完整,不得抄袭,及时上交。对实验报告内容各项量化考核,实验报告成绩占学期实验总成绩的20%。
2.3.3强化期末基本操作考核。
每学期末进行期末考核,有时安排在实训中考核。考核分为笔试和操作两部分,其中笔试占30%,实验操作占70%。期末考核成绩占学期实验总成绩50%。根据化学实验课的基本要求和实际完成实验的情况,确定考试内容,设计、选择化学实验的考试题。考试题可分为答辩题和操作题两种类型:答辩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操作题侧重考查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对常规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准确度,等等。操作题主要是某些已做过的实验或其中部分操作内容,例如:天平称量,滴定操作,移液管的使用,容量瓶的定容操作,沉淀的过滤、洗涤和转移,等等。对每项操作制定量化考核标准,并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2.4优化实验室管理。
建设高标准实验室和优化实验室管理是实施化学实验改革的重要保证。化学实验教学具有学生人数多,班级多,课时紧,实验内容多,实验室与实验设备有限等特点。我们建立实验项目管理档案,将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玻璃仪器和实验试剂统一管理,按需调配,实现硬件资源共享;仪器设备跟踪管理,确保了仪器设备的有序、高效运行;建立每台仪器的使用档案,其主要包括仪器性能、技术参数、使用状态、故障排除等信息。确保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验条件。
几年来,随着化学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我校化学实验利用有限的实验设备和条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提高了实验质量和教学效率。
2.5制作化学实验操作多媒体课件。
一些常用仪器如酸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仪器的操作步骤繁琐,且仪器数量少,学生在短时间内较难掌握,教师指导学生工作量太大;一些基本操作如化学基本操作、滴定分析仪器的使用和滴定操作等,学生开始学在短时间内难以规范化操作,教师演示实验工作量大。我们制作常用仪器,正确使用教学课件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多媒体课件,供学生在课前浏览,重复观看、模仿,使仪器构造和操作技能不再抽象,使学生对基本操作规范有深刻的认识,这样为实验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节省了实验室资源,减少了教师演示工作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3.前景与展望
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要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大胆设想、尝试和创新。
对于新化学实验体系,将无机、分析、有机实验整合,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创新性实验,这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趋势,但各实验内容之间如何合理科学地融合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实验考核作为中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始终贯穿于实验教与学的全过程。它不但要考核学生的实验结论,而且要对学生的实验能力、个性品质和科学素养等作客观评价。而实验能力、个性品质和科学素养等考核指标难于量化,一直是实验教学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实验考核作为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最有效教学环节之一,集思广益,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模式和标准,值得兄弟院校共同探索。
多媒体教学在我校化学理论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教学效果良好。但是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相对滞后,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实验室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技术全面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肯定为期不远。
参考文献:
[1]吴萍等.高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12):30-32.
[2]申欣等.论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8):32-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68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