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高中生厌学物理原因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贾霞琴

  摘 要: 学生厌学是学校教育中的普遍现象。本文从学生厌学的具体现象出发,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对症下药,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矫正策略。
  关键词: 农村高中 学生厌学物理 矫治策略
  
  学生厌学现象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厌学之风渐长,不但家长茫然、教师忧患,而且带来许多的社会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质量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当然,厌学现象十分复杂,是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和学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看到在农村高中厌学现象更为严重。学生厌学物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大障碍。那么,如何预防和克服学生的厌学物理,化消极为积极,变厌学为乐学呢?我在此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学生厌学物理的原因
  1.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
  纵观整个物理学史,寓于物理学科中的有关概念、规律、科学方法、观念与科学精神等都在不断地更迭,处于不断地发展之中的。有研究表明,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探索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及其发展规律。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实践性特点。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一切科学理论都应以实验检验为标准。很多物理现象要用特定语言表述。语言具有精要、简练的特征。而在农村高中实验器材陈旧,很多时候都是教师说实验而不是做实验。而用特定语言表述的规律和现象,学生未能用实验检验而是被动地接受。在学生内部流行“物理难,化学繁,数学的习题做不完”,“物理难,难于上青天”等这些口头禅,可见学对物理学习本身心存畏惧,伴随而来的就是对物理学习的一种厌学情绪。
  (2)简明的结构性和抽象的思维性特点。物理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理论的科学,它以概念为基础,以规律为主干,有着简明的逻辑体系。物理既抽象,又有极强的逻辑性和实践性,学生虽然一般能读懂文字,但发散思维跟不上,在运用概念、定律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常感到困难,严重影响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产生厌学心理。
  (3)物理学科对技能与能力要求高。不少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物理的动机,常常表现为对物理学习兴趣的缺失,具体表现在上课时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课上不做笔记,课后不能自觉复习,不认真做课堂练习,不做或不按时完成课外作业。高中物理中大量的高难度习题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总是遇到很多障碍和困难,不断影响学生学好物理的心理,于是痛苦、忧愁、恐惧、烦闷等消极的情感体验便在所难免,当这种体验不断地被重复、被强化时,相对稳定的厌学情绪就会形成。
  2.学生自身因素和家庭社会因素。
  一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刻苦钻研、知难而上的思想品质;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易被外部事物干扰;由于没有打好基础,对概念、定理、公式只能背诵,欠缺理解和灵活运用;学习的持久性差,缺乏学习动机,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不关心概念理论的建立过程,只能是一知半解。一些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部分学生“学习无用”等错误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家长总认为考不上大学还可以种地。久而久之,学生便对物理学科产生厌学情绪。
  二、帮助学生走出误区的矫治策略
  1.结合学科自身特点,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化抽象为一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学习。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创设真实的经验性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的同时认真学习。物理教学活动要从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出发。每一个新概念的建立、新规律的掌握都要经历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曲折过程。教学中的难点常常是科学发展史上难以攻克的科学难题;教学中的重点也正是科学发展史上关键性的突破和物理学大师们伟大贡献的精华之点[1]。我认为一个操作性强的策略就是将物理学发展过程中那些激动人心的、出人意料的发现过程,以及科学家们的感人事迹引入课堂,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以“主人”的身份参与探究,融入物理发现的矛盾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悲伤之情,从而使教学更加高效。
  2.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治理厌学的内动力。
  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业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受家长的责备,面对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他们在学习上就会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学习对他们来说便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根本谈不上兴趣相爱好。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显、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我也能回答老师的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让学生列出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功之举,接受同桌和周围同学对他学习上的某一点好的行为习惯的赞赏,等等。
  3.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治理厌学的凝聚力。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家长要时时处处绐孩子作出表率,要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教师和家长切忌急躁,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随意迁就,使他们半途而废,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学生心中有了确定的目标,就会有意识地为实现目标去努力,从而表现出坚毅、顽强的勇气。
  总之,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我们完全有责任和义务来关心这一问题,同时在教育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全新的教育理念,并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为扭转这种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艳平,申先甲主编.物理学史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6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