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例谈“伏安法测电阻”探究教学及课后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建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直接动力。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适当地选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我在伏安法测电阻探究课例中采用了一块废弃的集成电路板,采用投影形式首先让学生观察到一块小小的电路板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许许多多的小元件。学生立刻一片惊呼,然后放大定位到几个电阻旁边有一些数字,如:R201、R398等。我顺势提出问题: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意义呢?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为探究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因势利导,实施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我进行了以下几个非常重要的探究环节设计。
  1.实验原理的提出。本环节采用了复习旧知、铺路搭桥的方法,通过对欧姆定律的复习和启发性地语言使学生很容易得出该实验依据的原理:R=U/I,从而减少了探究的盲目性。
  2.实验器材的选择和电路的设计。这是探究活动的重要一环,能否得出最佳探究电路,将直接影响下一环的实践探究。我在教学过程中并未直接给出实验电路,而是采用了学生分组合作、各抒已见、评价分析等教学手段,并通过投影展示各组同学的研究成果,师生共同分析优劣,选出最佳方案。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体会探究方案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认真科学的学习品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的能力。
  3.数据记录表格的设计。正确地进行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设计,也是体现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一个方面,因此在这方面教师应注意平时的训练,并对待一些细节问题提示学生注意。
  4.实践操作,完成测量。在进行实践操作之前,我首先对电路连接,以及操作过程中一些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的选择等,以提问的形式提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在投影上以温馨提示的形式展示在大家的面前,这样避免了仪器的损坏和操作不规范情况的发生。由于前面的一些准备工作比较完善,因此多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操作过程。我对于少数不能顺利完成测量任务的小组进行适时地点拨,不仅帮助他们解决了难题,而且增加了教师亲和力,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5.图像法处理数据。选取两组学生实验数据展示,再次强调数据处理过程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然后通过投影向学生展示坐标图,并将其中一组测量数据进行描点连线,请学生仔细观察,传授一种新的技能――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
  三、拓展思路,引申升华
   在以上探究过程结束之后,提出一个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问题:若实验中电压表不慎损坏,又没有备用仪器,那么测量还能完成吗?在学会了伏安法测电阻的基础上,回扣主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强化理论与生活的联系,拓宽电阻测量的思路方法,提高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后反思
  课后,我对整个教学的设计及实施过程进行了反思,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1.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式接受为主,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而且这种方法过于侧重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方面的培养,致使有些学生对物理望而生畏,影响了他们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因此,新的物理课程特别强调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我在本课各个教学环节与实施过程中,力求做好一名“导演”,并在导的过程中,力争创设一种轻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动脑、动手、动口,能活跃思维,动手能力得到培养,表达能力提高,创造思维得到体现。可见,新时代物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抛弃各种顾虑,大胆地尝试新课程理念之下的教学模式,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
  2.科学态度的培养。通过科学探究,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是新课程标准标准的理念之一。在实施实践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别学生出现了感觉自己的测量结果不尽如人意,改数、凑数的做法。我对此类错误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制止,并以此告诫学生应当采取的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3.体验成功,努力进取。在仪器准备阶段,我将待测电阻的阻值用标签遮住。当学生完成实践操作之后,当我告诉他们可以揭开标签验证一下自己的测量结果是否正确时,只听得教室内又一片惊呼。很多学生都在高兴地说,我的结果完全吻合或者是我的结果非常接近。从学生的表现不能看出,他们已经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与喜悦。我想这对于他们以后的探究学习会起到一个很好的帮助作用。
  4.实验探究过程应进行合理的分组。本节实验探究课设计过程之中,我认为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在课前没有做好合理分组工作。在我的教学设计各个环节之中,都涉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但这应该有一定的前提条件,那就是组内成员必须有实施探究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达到一个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目的,但如果小组成员的基础都较差,探究过程的完成是有相当大的困难,或者说根本无法完成。最后,我发现有两组学生并没有顺利完成探究任务,这是今后课堂实施探究教学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68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