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知觉”:科学探究中的观察例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眼、耳等感觉器官对自然条件下的各种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科学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只是单纯的知觉问题,而是含有理解、思考成分,是有目、有计划的“知觉”;是一个人视、听、触、嗅等多种感觉器官综合活动的思维的“知觉”。作为科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实验中,要有意识“知觉”些什么呢?
  一、知觉学生观察的原始特点
  (一)无目的性
  上《校园里的植物》一课时,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尽管观察前已对学生讲清此次观察的目的:1.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2.观察植物的高矮;3.观察不同植物的同一部位;4.把观察的内容记录下来。然而在校园里分组观察活动时,学生的兴趣点很快就分散到校园角落的各种花花草草,而不集中于此行观察的目标上了。他们能观察到不同的植物都有叶子,但忽略了不同植物叶子的形状,以及叶子在茎上不同的排列方法,甚至连植物生长在哪里也不曾进行仔细观察。
  (二)无客观性
  学生在交流观察所得时,还会随意地增加一些现象。比如:交流植物叶子颜色时,学生会说:“我看到一些植物的叶子是黄色的,还有一些植物的叶子是红色的。”这完全基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因为这两种颜色的叶子要在深秋时段才能观察到。显然,学生并没有理解观察要求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三)无全面性
  上《蜡烛的变化》一课时,观察蜡烛在没点燃和点燃后有什么区别,目的是找出变化的差异。他们找到的区别是:蜡烛点燃后,有些部位会熔化,熔化的蜡烛液体会从缺口往下流,并凝固起来,伴有一些气味产生……视而不见的是蜡烛燃烧产生的光和热,蜡烛芯颜色的变化(由白变黑),以及吹灭蜡烛时会产生白色烟雾等。缺少观察的全面性是所有孩子的通病。
  教师知觉了学生的“知觉”,那么指导观察时就能细些再细些,对于提高观察的效果就会让你事半功倍。
  二、知觉学生观察的发现思考
  (一)获得一手的素材了吗?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做饭,可以比一比谁的发现多:如煮饭时电饭锅的小口子上有很多“白汽”,打开刚烧好的菜锅盖也会有这个现象;厨房的瓷砖上有油渍;煤气灶的火焰有的是蓝色的,有的是橙色的;锅里放油后会出现青色的烟雾等等。
  这些就是学生通过有目的有针对的观察获取的一手素材,恰是探究活动能够继续并深入的保证,也是后续深层次讨论或思考的思维素材。
  (二)产生想知道的问题了吗?
  有了观察发现的第一手素材,不妨要求学生再多想一步:我会解释这些问题吗?如果不能,那么就是一个问题。比如追问一下:这“白汽”是水呢,还是水蒸气?没有人把油涂到瓷砖上,这里的油渍从哪里来?火焰为什么不一样呢?多问一个为什么,就离研究更进一步,离真相更近一层。
  若经常这样矛盾的碰撞,并加以引导与训练,那么自主产生问题就会水到渠成,以后科学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针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反思,从而提出可以探究的有质量的问题,就不是一个梦。
  (三)指向观察能力了吗?
  每个人感觉器官的感觉能力各有千秋,每个人的观察能力存在着个体差异。若每一次观察活动中,教师都能有意识指向观察能力的培养,强化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则可以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获得更多丰富的信息;强化观察中的问题意识,坚持多问一个为什么,带着问题观察,那么学生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就会不断提升;强化观察发现的客观性,则会让学生获得准确描述观察到现象的能力以及归纳能力,让观察更具科学性。一次观察任务的完成仅是阶段目标,“知觉”并促使观察能力的生成才是永远的使命与价值追求。
  从“素材”到“问题”到聚焦指向“观察能力”的培养,才是知觉学生观察发现思考的正确打开方式。
  三、知觉学生观察能力形成的途径
  (一)让兴趣甜蜜牵引
  要让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还需要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牵引下甜蜜自觉地沉浸其中,进行独立的或合作式的观察活动。如研究水的溶解现象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杯干净的水,然后往杯中倒入一小粒高锰酸钾。一缕红色在水中慢慢地散开,逐渐扩散使一杯水完全变成紅色。此时发生的现象紧紧吸引学生的视线,而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比如原来的水是什么颜色,现在呢?原来的水是透明的,此刻呢?通过观察水颜色的变化,使学生明白,高锰酸钾并没有真正地消失,从而理解溶解的意义。
  (二)让方法伸展翅膀
  有效观察,掌握良好的观察方法必不可少。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1.观察方法有哪些?2.观察任务是什么?可以带着哪些问题去观察?3.可以利用哪些工具进行观察?4.该如何详细、如实地记录观察结果?除了文字进行定性的说明外,还可以用图画、图片进行说明。特别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更强调的是数据的搜集,通过借助某些测量工具对观察到的东西进行定量的描述。用对的方法无疑给了学生飞翔的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三)让实践生长智慧
  实践是提高观察能力最有效的路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切实指导,把观察实践活动落在实处。通过布置观察作业,让学生在练习与反思中掌握观察技巧,提高观察能力。
  例如:“月相”课后,可以让学生每天观察月相并记录,并与课上学到的内容进行比较,加深对月相变化的认识;《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课后,可以让学生观察植物的开花时间、小动物的活动时间,用多种方式记录。
  科学观察是学生了解外界信息的基本途径,也是进行探究活动的起点。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个内容都需要科学观察的支持,教师只有真正“知觉”学生在观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与指导方法,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具备较好的观察品质,最终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 江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0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