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少学时《机械加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严桃平

  摘 要: 本文对淮阴工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少学时《机械加工基础》课程进行了分析,在现有少学时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必须对少学时《机械加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实践环节、考核方法等进行改革,形成新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综合改革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机械加工基础》 少学时整合性课程 教学改革
  
  淮阴工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32学时的《机械加工基础》是典型的少学时整合性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接触专业知识较早的一门课程。此课程内容是由《金属工艺学》、《工程材料与热处理》两门课程整合而成,它具有理论性和抽象性强、基础性知识多、涉及面广、需要学生记住的基本概念多等特点。在现有学时少的基础上,如何建立相应的教与学的机制,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转变教师执教理念,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机械加工基础》是一门和实践应用结合密切的课程。现今中国已成为机械制造业大国,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为适应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教师必须依据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时学习,用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从根本上变革我国传统的以书为本、以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完成从“教学”观念向“学习”观念转移。唯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现其主体作用;才能让教师发挥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促成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实现。只有依靠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教育目标。
  2.强化工程观点,利用工程实例吸引学生兴趣。
  树立并强化工程观点是培养应用能力的必要条件,工程观点强了,就能经常性地把所学理论和工程实例结合起来,就能够正确理解有关概念、假说、理论、经验公式和数据,就能够注重它们的工程应用而不拘泥于它们的演绎、推导。实践证明,很多看似难懂的理论、关系,在实际中往往是浅显易懂的。工程实例可以吸引学生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比如讲到《机械加工基础》钢材内容时,教师可以联系“9.11”事件,分析如果世贸大厦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飞机的冲击力作用下可能很短时间就会被破坏,正是因为它的主体结构是钢材结构,而钢材是一种韧性材料,承受冲击的性能好,所以能在撞机之后为楼内人员提供四十多分钟的撤退时间。这样学生会受到震撼,对材料的质量问题更加重视,教学效果明显。
  3.开发、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各种资源,提高教与学两方面的质量和效率。
  随着教学学时的减少,传统板书和教材教辅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大纲的需要。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材料微观结构的解说动画等教学资源;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弥补课堂教学学时不足;利用实物样品增强学生对材料的直观认识。没有工程经验、没有接触过材料的学生,很难对各种材料的结构、性质、应用形成深刻的理解,只能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下。多媒体投影在这个方面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教师利用制作好的幻灯片,不但可以使学生看到材料的照片、试验仪器的样子,而且可以将一些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图片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4.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
  《机械加工基础》抽象概念较多,不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增加了教学难度。教师应该适当加入一些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金属材料的力―伸长曲线这一节,学生可以通过做实验亲眼看到低碳钢在试验过程中呈现的四个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缩颈阶段。这样,学生可较为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同时也从中清楚地了解到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性能指标是如何进行定义的。
  此外,教师应安排两周校内实习厂的机械加工实习,培养动手能力,强化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车刀角度选择及刃磨,学会车外圆、车端面、车锥面、切断等工序,并了解中心架、跟刀架、鸡心夹头的使用,在钳工车间实习一些简单的操作。最近几年我院增加了数控机床参观实习。实验、实习可使课堂讲授的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改革课程的考核制度和探索新型考核方法。
  考核是一种手段,是一种教学环节,而不是目的。考试或考核可促使学生更好地复习,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乃至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理解和认识所学的知识,并使学生的某些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师应建立和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客观、全面、准确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创造性地学习。成绩评定要注重过程的考核,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1)考试形式的改革。根据课程的特点,尝试口试、现场测试、答辩、闭卷等多种形式考核,考核以分析判断、综合思维方面的知识内容和能力为主,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考试试题的改革。为了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教学考试命题方法,可建立并采用计算机题库的方式进行试题的命题工作及试卷的打印,使考试命题与相应的管理更趋科学化。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机械加工基础》课程试题库,题库中有简答题、问答题、论述题和计算题,按正常出卷可出近10份完全不同的试卷,能满足正常的教学使用要求。
  (3)成绩评定方案的调整。适当调整期终成绩评定的项目和比例。理论环节的平时成绩(包括组织纪律、课堂问答、课堂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期中考试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定为2∶2∶6。实验教学环节的实验操作技能占60%,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占40%。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
  我们几年来对《机械加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学生基本掌握了新世纪工程技术常规工作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实验实习等方面的改革体现了应用性和创新性,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多地感知知识,更牢地掌握知识,提高了《机械加工基础》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魏真,邹爱成.《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教学改革与教学方法的探索.华章,2009,(18).
  [2]李晓芳.《机械加工》课堂教学改革探讨.科技创新导报,2009,(5).
  [3]闫其顺.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科技资讯,2009,(19).
  [4]单晰晶.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辽宁高职学报,2005,5(4).
  [5]丁肖.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现代技能开发,2003,(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7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