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呼唤教师专业化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培英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80后”的教师碰到“90后”的学生,遇到“70后”的家长。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新教师,我们面对的是和自己一样的独生子女。两代独生子女之间及和家长之间发生的事情,有的令人啼笑皆非。新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何应对呢?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要能灵活自如地应对独生子女,很好地解决独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自身,要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做起,努力向教师专业化方向发展。
一、教师要学会立志
拿破仑曾说:“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正是因为拿破仑励志成功,才使他成为欧洲第一名将,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那么,教师作为一名专业化的教育工作者,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也不能完成“育人”的重任。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合理立志,远离浮躁,树立矢志不渝、终身从教的理想,牵引自己不断攀登个人的高峰。正所谓:“人若无志,一事无成”、“有志者,事竟成”。
二、教师要学会学习
马卡连柯说:“教育者的技巧,并不是一门什么需要天才的艺术,但它是一门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专业。”因此,教师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现代社会正朝学习型社会的方向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再加上远程教育和网络的发展,“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已经成为现实。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已经由原来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积极适应新课程要求下的角色转换,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具有学习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的紧迫感,努力走在学生的前列,实现“自主学习”。教师不仅要钻研精深的专业知识,领略前瞻的教学思想,而且要涉猎丰富的社会自然百科知识,这样才能赢得现代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会跟着你走。教师要学会与时俱进,养成苦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从某种角度说,学习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学习应该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形成了顽强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真正达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
三、教师要学会合作
知识经济时代,告别了单枪匹马闯天下的“孤胆剑客”时代,而成为携手并肩走天涯“联手合作”的时代。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只有学会合作,双赢共进,形成取长补短、相携互助的协作氛围,才能共创美好前景。首先,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不能像以往那样完全单独完成教学工作,因为“单兵作战”的教师不能完全驾驭对学生在知识、方法、过程、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所有指导工作,因此必须与同事合作。其次,新课程要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及时了解掌握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他们探讨问题的方法,准确地掌握学情,作出适时适当的调控。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就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当课堂出现一些无法预见的、从未经历过的教学情境,特别是被学生“问倒”时,教师要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现实,与学生共同学习、相互探讨,在与学生共同体验创造性学习的同时,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
四、教师要学会反思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通过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冲动的例行行为中解放出来,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程序、教学结果等,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与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朝“学者型”教师方向发展。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改进。因为学会反思,既是教师对过去经验的反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在理论的指导下求得总结经验和教训,又是作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这样会对后继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
五、教师要学会研究
“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不断提高科研素质,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因为新课程改革的实验过程,不是教师按照专家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没有现成的答案和可遵循的模式,实验中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面对新课程实施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而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教学,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积极进行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
现代教育课程改革给了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极好的机遇。教师应随时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以不断地“自我超越”,适应时代的挑战,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赞可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77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