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陶明珠
摘 要: 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的德育因素,合理利用教材的德育资源;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在习题中引申德育;通过竞赛强化等方面德育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德育 渗透
教育学家赫尔巴德曾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数学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教育是一门极富学问的艺术,绝对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对待,学会尊重学生,寻找最佳的教育时机。《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这一点,并在数学教学中切实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一、充分挖掘数学的德育因素,合理利用教材的德育资源
中华民族有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教师要结合有关数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例如,我国商代形成的十进制,比西方早2000年;公元3世纪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分数除法法则,给出了最小公倍数的严格定义;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3.1415926<3.1415927,这项记录保持了近一千年之久,现称为“祖率”。解放以来,数学家苏步青、华罗庚和陈景润等对人类数学发展的贡献,都是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生动教材,可以激励学生立志献身祖国建设事业,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态度。
二、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教师可以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三年级教学中,估算的份量大大提高了,教师在介绍估算方法时,要强调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价值,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碰到数的问题时,许多时候都只需估算一下就行,并不需要精确地计算;五年级教学“比例尺”时,可以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科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教师通过简明扼要的介绍,使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开阔眼界,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
三、在习题中引申德育
把反映祖国建设成就、家乡变化的数据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例编成相应的习题,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四)”时,是学习如何求利息的,是有关储蓄的问题,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零花钱进行储蓄的教育,鼓励学生把零花钱存到银行里。这样,赋予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以时代的气息,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有新鲜感。比如教学“统计”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家中电视机,发现电视机由黑白变化为彩色,数量也由少到多,让学生体会到最近这些年自己家的生活条件的变化,产生对于家乡和祖国的自豪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再比如教学“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编这样的实践题:“学生收集废电池,一组收集了48节废电池,二组收集了36节废电池,一共收集了多少节废电池?”通过解类似的习题,学生不仅巩固了数学进位加的计算能力,而且懂得了一些环保知识,明白人是社会的一员,环境的维护需要每一个人的力量,从而引导学生成为环保小卫士。
四、通过竞赛强化德育
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数学教学时可以利用儿童争强好胜、荣誉心强的特点,在各个环节中,适时地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比如在教学计算时,可以设计“看谁算得快”的环节,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又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到竞赛的压力、追求和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觉性和自制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外,还应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强化学习目的教育,坚持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刻苦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养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养成运用数学的观点、态度观察事物,认识到学好数学的社会价值。德育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过程,教师只要在教学中努力提高自己,并且能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为社会主义培养出合格的“四有”新人,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86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