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问答活动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国永

  摘 要: 有效的组织问答活动有利于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良好的思维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问答活动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组织问答活动 策略
  
  一、前言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抽象性和整体性特征更为显著,新教材内容教学难点颇多,学生感觉到数学问题几乎都是综合性的问题。学习数学时,除了内容不能有遗漏,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步骤之外,还必须清楚地了解解决问题的内部思考过程,这就需要师生间、生生间为解决某一个问题而进行较长的一段时间思维交流,否则无法学好数学。这就需要师生之间进行有效问答活动,问答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目的在于通过这种交流和沟通达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组织问答活动的作用
  1.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师的讲授中学生提出疑问,可改变课堂节奏,从而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创设各类提问,可以造成学生原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学生在没有现成的图式可以直接利用时,设法调整或改造自己已有的图式,使之能够接纳新信息,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这一个个矛盾的解决,保证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精心设计新奇的教学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综合复习最值问题的内容时,要求做一个容积确定的铝皮制的易拉罐,怎样做才能最省材料?多数学生认为这是一般的求面积最小值问题,不以为然。如果教师激问:“我不是指铝皮的面积最小,问的是铝皮的重量,因为市场上卖的铝皮是按重量出售的?”学生马上回答:“确定铝皮的厚度、密度,面积最小,仍然是重量最小”。教师再激问:“侧面材料的厚度为b,因上底面要用手拉,下底面重量压力大,故必须考虑上、下底部的材料应厚一些,假设它的厚度是侧面厚度的2倍,怎样设计才能最省材料?”这时学生会兴趣大增,从而为顺利解决该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3.有利于师生间的密切交流
  数学交流是现代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观念,数学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数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畅所欲言、热烈讨论、展开辩论、提出疑问、发表观点。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问答活动的策略
  1.选择有效数学问题组织问答
  数学家波利亚指出:“我们这里所指的问题,不仅是寻常的,而且还要求人们有某种独立的见解、判断力、能动性和创造精神。”高中数学问答的题目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意义的活动,逐步认识数学的价值。问题的表述要简单易懂、富有趣味。只有“好”的数学问题才能引发答问者的深入思考。例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可以采取实例设疑进行导入。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如果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一张纸对折30次的厚度远远大于8848米。通过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就能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从而就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如,在讲圆的标准方程时,我设置了这样一情境:白杨树下用5米长的一条绳拴一只羊。并向学生提出待探讨的问题:这只羊在努力地向外挣脱着,问这只羊所在的位置;这只羊在休息,问这只羊所在的位置;这只羊在努力地向外挣脱后绳断开了,问这只羊所在的位置。面对这个有趣的生活问题,学生很快就能给出答案。我则在学生的纷纷回答中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这个问题,进而提出坐标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的知识,自然地得出圆的标准方程及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2.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
  假设就是一种猜测,是问题解决中的一种有效的策略,也是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学会猜测还为创造性地问题解决提供了某些可能,主要包括:(1)尝试猜测。应鼓励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经常地、大胆地进行一些假设与猜测,为获得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方法创造条件。(2)多角度地猜测与思考。从不同角度进行问题表征,可能会有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的产生,甚至还有可能获得某些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式。常见提问方式有:“还可以怎么想?”“还可能是什么?”“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等等。(3)倡导开放性的思考。一般说来,所谓开放性的思考,就是在知觉问题并进行思考的过程中,能不受问题情境中的条件信息、初始状态等的约束,尽可能地从发散性的角度去思考,从而有可能因获得一些“顿悟”而寻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常见的提问方式有:“还有哪些方法?”“这种想法有哪些新意?”“这种方法可以提醒我们什么?”等等。
  3.教师做到有效倾听
  教师上课要做到态度和蔼,经常对学生微笑。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一分为二;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多为学生服务,以对学生的尊重,带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热情。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探讨、争论,使学生的思路先分散再集中,集中后再分散,从而将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思路,通过与学生的心与心地进行交流传递给学生。
  4.注意提问的技艺训练
  (1)灵活地选择提问的方式。如导问可以从解题入手,也可从中间切入,或者从学习内容的结尾开始,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可以是口头形式,也可以是书面形式或图表。可以相对集中,使全班同学参加活动,也可以有意分散,以小组的形式活动等,应注意灵活多变。
  (2)有目的选择好提问的对象,教师向学生发问要注意:面向全体,教师发问在内容的难度上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提出的问题具有简明合理的问题结构。一个问题若冗长繁杂,听了后半句,忘了前半句,便很难把握问题的中心,使答问者无从回答。也容易使答问者在心理上感到厌烦和乏味,有时连听也不愿听,更谈不上积极思考了。可见,问题的简明性和提问的有效性是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的。
  (4)提出的问题要有恰当的难度和坡度。例如,函数f(x)=ax-bx,当a>0,b>0,f(x)≤1是否可以得出a≤4b的结论?如果把已知改为:a>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8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