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程设计的要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常宁

  摘 要: 本文以如何设计高效率的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任务型教学法阐释了课程设计的原则、目标和步骤,对学习者的了解,材料的选择,对课程设计的评估与作业设置等内容,目的是深入探究和完善课程设计的方法,更好地领悟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关键词: 课程设计 任务型教学法 课程设计要素
  
  1.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那种主要由教师主导课堂而学生只是沉默、顺从和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受到了极大的质疑,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任务型学习”应运而生,它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同时,成功的授课离不开完备的教学计划,但要设计出满足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此,教师有责任在授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相反,如果老师对教学资料及学生没有足够的了解,就不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2.课程设计的要素
  2.1课程设计的原则
  成功而高效的课程设计需要有某些原则作为指导,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课堂实践。
  2.1.1将较难的任务前置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们往往在课堂的前半阶段最活跃,精力最充沛。因此,把那些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精力的学习任务放在课堂的前半阶段是明智的选择,而且这些较难的任务往往具有冒险性和创新性,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激起学习者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且有利于教师更加灵活地推动整个教学流程的进行。
  2.1.2将安静的教学活动前置
  激烈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尤其是当学生特别疲倦时,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学生不能尽快地安静下来,从而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因此,为保证学生处于正常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当将较安静的教学活动安排在激烈的活动之前。
  2.1.3使整个课程设计连贯
  为了使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结构有清晰的了解,教师应当首先简要地介绍课程的内容,其次组织一系列相关的集体活动或个人活动,以有利于开展教学,最后对所讲内容进行整合并作出总结。显而易见,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了确保课程设计能够连贯,学生能够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
  2.2课程设计的目标
  课程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指的是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应当具备的能力和达到的水平。显然,教学目标作为一根总的指挥棒,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帮助教师更深地思考在课堂中应当教什么;它激励教师考虑每一个学生的现有水平,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此外,教师还可以依据教学目标筛选满足不同学生的材料。总之,有一个清晰的教学目标在手,教师就会很清楚地知道该怎样开始一节课,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和如何使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反之,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年轻老师更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压力过大而迷失自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制订清晰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2.3课程设计的步骤
  不可否认,任何形式的课程设计的步骤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最常见的课程设计步骤如下。
  2.3.1导入
  对于大多数课程而言,第一部分往往是导入,所谓导入部分其实是一个“引子”,它利用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开场白活动引出文章的主题。导入环节可以是讲一个简短的故事或提问,也可以是复杂的活动,比如通过在背景音乐下唱歌或者在黑板上画较复杂的图画来引出文章的主题,关键是如何将导入部分与文章的主题联系起来。
  2.3.2演示
  一般说来,演示的内容是文章主旨的体现,它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针对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的讲解和学习者的演示,等等。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学生的演示在任务型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而且这种演示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详尽,比如学生在论证自己某一观点时,要有充足的论据作支撑,这些论据可以是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引用名人名言,但论据必须恰到好处,符合文章的主旨。
  2.3.3自由练习
  自由练习在任务型教学中深受欢迎,因为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表达的平台。自由练习是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兴趣而建立的,它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自由写作、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活动,等等。自由练习锻炼了学生的横向思维能力和纵向思维能力,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当然,由于自由练习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如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和积累经验很重要。
  2.3.4反馈
  反馈是一项积极的练习,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究竟学到了什么,另一方面能使老师清楚地看到哪些教学目标完成了,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老师会思考哪些教学活动的效果更好,每项活动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其中等问题。此外,老师也可以通过提问或让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来检验教学效果。
  2.4对学习者的了解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的参与与合作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学习者,教师至少应该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首先,教师应该清楚自己的教育对象是谁。不同年龄的学生应该区别对待。同时,鉴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尤其是在设计课程时,教师更应该考虑一些潜在的因素,比如以学生的现有水平能否理解该课程和教师应如何改变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要求等。
  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及动力,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尤其是冗长枯燥的课程时,最好先用令人感兴趣的“引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否则,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枯燥无味,一无所获。
  最后,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他们的学习目的。有的学生主要是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而有些则主要通过写来记忆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所在,并使这些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此外,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习目的,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有的学生需要提高口语水平,老师就要开展像英语角和演讲比赛等活动来帮助他们,而有的学生需要提高写作水平,老师就应要求那些渴望提高写作水平的同学多做练习。
  2.5材料的选择
  使用合适的教学材料将会使课程设计更加高效。教学材料的覆盖面很广,比如科普类的、文学类的、叙事性的和新闻类的,等等。但从整体角度而言,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最广的材料有两类:真实性材料和脚本材料。以英语教学为例,真实性材料适合听力理解,在听力理解中,学生把精力集中于单词的发音及语调;当谈到口语作业时,脚本材料略胜一筹。一方面,脚本材料符合英语口语的特征并适合口语练习,因此,通过使用脚本材料,学生能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在交际中表达轻松自如。另一方面,脚本材料的使用不会使学生感到困惑,因为不论是脚本材料的内容还是结构都符合学生的现有水平。
  2.6课程设计的评估与作业布置
  评估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获得相应的知识及技能。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评价整个课程甚至向学生询问关于下一堂课的建议。如果本次课不尽如人意,教师就应该采取措施去改进;如果课上得很成功,那么就要思考原因何在。为巩固学生获得的知识,教师有责任布置相应的作业。作业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如围绕文章主题设计相应的对话及小组讨论,或者写下对整堂课的评价,或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无论作业采取何种形式,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完善课程设计和提高学习效率。
  3.结语
  总之,一个完整的课程设计包含很多内容,它激励教师更深地思考学生的不同需求并为成功的授课打下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程设计的内容,而且要培养预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既提高教学效率又提高学习效率,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 and 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陈坚林,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戴炜栋,任庆梅.外语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上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7]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吴一安.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9]徐强.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0]张荔.交际策略研究及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91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