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永章
摘 要: 针对新课改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参与不均衡,交流时间得不到保障,独立思考的时间被削弱的问题,我们应合理配置小组成员,注重自我学习,创造宽松环境,规范合作过程,深入小组研究。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存在问题 探究对策
运用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体现,但在具体操作中暴露了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以期取得最佳效果。下面我就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应对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存在问题
1.学生参与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只要稍加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在小组活动中,真正发挥作用并获益的是那些好学生,好学生基本上主宰了整个合作学习过程,讨论中好学生唱主角,汇报中又往往是好学生一言堂,学习困难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获得发言权。部分学生只是以一个观众的身份在参与学习。
2.交流探讨的时间得不到保障。
我曾听过一节课,教师在简单陈述了教学目标后,出示了三个思考题,其中既有对诗词意境的描述,又有对诗词的改写。教师让学生小组研讨,研讨了几分钟后,就让学生分小组上台展示成果。其实即使是学生课前进行了充分预习,几分钟的交流能讨论出什么?草草收兵的合作仅仅是一种摆设而已,哪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探讨?
3.独立思考的时间被削弱。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这么一种教学流程:教师出示目标思考题――学生讨论――汇报结果。粗一看,流程清楚,学生活跃,参与面广,似乎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发挥了,但再一想,作为具有思维独特性的个体――学生,他的独立思考时间如何得到保证?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独特的思维品质又如何形成?特别是对于那些思维迟缓、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不更助长了他们的依赖性?
二、探究对策
1.合理配置小组成员,力争做到人人参与。
小组不是三四个学生的简单组合,也不是前后桌学生的简单组合,而是对全班同学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好中差三类学生的合理配置,以有利于形成优等生主动帮助中差学生,中差学生主动向优等生学习的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每组民主推选组长,落实组长职责。教师要做到权力下放,让每组推荐的组长合理分配学习任务,让每位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让基础差的学生做记录,让懒惰的学生查资料,这样才能做到人人做事有目的,人人发言有依据。最后让他们把共同商讨的结论整理好,准备交流。汇报交流时,要求每组成员全部到讲台上进行汇报讲解。汇报小组不但要讲解自己的观点,还要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各种疑问。这时则要求人人发言,哪怕只说一句话也行。这样做,就让同组同学给胆子小的同学壮了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懒惰的人在其他同学的不断感召和集体荣誉吸引下,也变得勤奋许多;摸不着头脑的同学在优等生的带动下,能够理清一些头绪。同时,每次活动我首先给学生布置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有章可循,避免讨论的随意性。各小组长在组内负责协调好交流和讨论的组织工作,使成员都参与进来。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学会探究的方法,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注重小组合作前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小组学习的前提。每一个学生在进入讨论之前,都应该对学习的内容有自己的思考,也就是说,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课文反复阅读,认真理解,仔细品味,深刻感情。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在进入小组活动,就可以迅速从别人的发言中获取与讨论的问题相关的信息,并与自己原有的认识进行匹配,或同化,或顺应,构建新的想法。同时,在学生互相交流过程中,技能切中要害发言,又能对别人的提问有针对性的回应。如果忽视合作讨论的前提条件,讨论就难以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讨论仍旧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与少数精英学生的“对话”。讨论的效果大打折扣,目标也就难以达到。因此,我们绝不能忽视讨论前的充分准备。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可以在小组讨论前安排学生预习,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按照“总体浏览、要点记忆、初步质疑、提出难点、确立目标”的步骤进行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先凭借自己的力量掌握部分学习内容,并且发现问题,激发探究兴趣,为进一步积极主动地投入讨论形成一种期待,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先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依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选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炼,然后调动小组每个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对问题阐发个人意见,倾听、记录、说明、求助、反思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互相质疑,使认识逐步提高。这样的小组讨论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个人独立思考唤起了学生在讨论中的个体责任,个体责任又让每个学生对小组讨论产生了一种内在需求和学习期待,很想从小组讨论中获得自己期盼的东西,这就是宝贵的学习责任感。有了这样的责任感,学生的学习情绪必然高涨,学习兴趣必然浓厚,学习目标必然实现,学习效率必然提高。
3.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学中我坚持遵循“一切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一宗旨,“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合作学习情境,诱导学习动机;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探索。设计好每个环节,激发兴趣,循序渐进,扎实推进,有效利用好课堂。精心设计问题,突出探究性、层次性、开放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进来,让每个成员都“跳起来摘到苹果”。
4.规范小组合作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自主学习――合作活动――成果展示――评价激励。“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往往被忽视,但其实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是给学生以独立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个体的思维往往带有独特性,学生自身的感受由于个体阅历、体验的差异带有主观倾向,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也会有所不同。先安排学生独立思考,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另外,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根据任务分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入合作探究。这一阶段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小组成员间的比赛,小组内可再把具体任务分到个人等,但大体以讨论探究为主。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见解,互相交流,互相探讨。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小组的发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发言人可以由好学生充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轮流发言,让所有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具体做法由每个小组自定)。有时候可针对某一组的学习成果,组织大家再次展开讨论补充。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强调小组发言的规范性,开始发言时要求学生这样表达:“经过讨论,我们小组认为……”发言结束,要求学生这样表达:“……我说完了,谢谢。”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只有让学生参与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成果展示后,让学生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比哪一组学得更好,哪一个问题探究得比较好,哪里还需要改进,等等。教师适当点评,点评时不能只注重结果,要关注小组活动的整个过程,特别要关注那些落后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他们的进步即时表扬激励。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档案,对学生合作学习及时记录,以跟踪学生的成长轨迹,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成长。
5.深入小组调研。
留心每个学生的合作学习状态,深入小组,及时了解学生进展、合作效果、讨论焦点,捕捉并树立学生学习过程的思维特点,大面积获取学生合作中的大量反馈信息,为评点及调控指导提供第一手材料。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悄声细语地和他们交流探讨。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具体教学中方法千差万别,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尽快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96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