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 海

  摘 要:本文以分析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出发,探讨了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征,进而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流程,对实际教学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网络环境;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特点;流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117-0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目标性和实践性,适合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并解决问题,学生不再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有了自我建构的时间和空间。
  一、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1.网络为“任务驱动”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任务驱动”教学的“任务”需要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资源或他人的帮助,经过努力才能完成。网络的资源十分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功能齐全,能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网络搜索的方法简便,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能更多、更好地获得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料;网络还是一个十分开放的环境,学生在网上可随时获得他人的帮助,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有助于“任务”的顺利完成。
  2.“任务驱动”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网络教学的成功有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是围绕着如何完成一个具体任务进行的,学生的学习目标具体明确、学习思路清晰,学生更容易掌握学习的内容;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盲目性得到解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大大提高。
  3.“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控
  网络教学的“师生分离”使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到很无助。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任务”一般都是由教师结合了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制定的,教师可通过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来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并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
  4.“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指导和激励学生,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料和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的“任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需要与他人交流、讨论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学生需经过思考、分析才能解决问题达到目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顺应了网络教学的特点。在网络环境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将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在提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质量方面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二、网络环境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征
  目前任务驱动模式已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1.任务为主线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的设计处于核心位置,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任务是课堂教学的主线,教师首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然后,教师通过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再针对各种情况指导学生探索完成任务的途径。最后随着任务的完成,进行课堂小结,归纳出结果,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2.教师为主导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上课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法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角色,其作用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师。教师不仅要在学习内容上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且要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指导学生。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①任务的设计者: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分析教材,制定出任务。②任务情境的创设者: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情景的创设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有利于完成任务的情境。③完成任务的指导者: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教师要随时加以指导,及时给学生提供帮助,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④任务完成的评价者: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需要教师予以评价。⑤课堂的监控者:信息技术课堂是动态的,教师通过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全面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3.学生为主体
  现代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实践领域也应该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实现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主体性主要表现为自主性、创造性和协作性。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任务驱动模式将学生置于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形象化。这些生动直观的形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从而利于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当完成一个任务后,成就感驱使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再试着解决,循环往复,最终完成总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真实的学习情境、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完成有关知识的建构,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任务驱动模式使学生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建构知识和掌握技能。任务驱动彻底摒弃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传递―接受” 模式,不再简单告诉学生每步怎么做,而是发展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生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
  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既有独立的任务,又有协作完成的任务,所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要与教师交流,还要与同学交流,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学生与他人交换意见,调整完善自己的观点,大家在相互交流过程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了同学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网络环境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流程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过程是教师、学生、任务三者的积极互动过程。学者普遍认为基于任务驱动的学习过程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例如:教师利用教师机通过广播教学播放视频或图片资料给学习者展示“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的情景。
  2.呈现任务。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习者面临一个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例如:“弄清地震的成因,关注研究地震的科学方法”等。
  3.自主学习。根据教师提供解决任务的有关资源学习者自主学习。包括学习者分析收集的资料、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任务的探索过程等,从而获得隐含于任务中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如:“完成地震的成因的研究报告”。
  4.协作学习。根据学习者的任务分工,在小组内协作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习者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根据学习者分工合作完成任务的情况、参与讨论、报告撰写、提出的见解等方面,将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或教师评价相结合,促进学习者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掌握。
  
  参考文献
  [1]黄永怀.信息技术与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谭建伟.对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教材的理解与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0.26
  [3]张红.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24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