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源自生活 走向生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丽芳 查立舫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物学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健康、环境污染与治理、人口与粮食。翻开新教材,不难发现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区别: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与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因此,我们的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知识,活化课堂,同时又要使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变,用于生活。
  关键词:源自;生活;课堂;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212-01
  
  一、 让生活走进课堂
  1.用日常生活的常识、经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生物科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学科,日常生活、生产中有许多现象与生物学知识相关。例如生活中利用加酶洗衣粉洗涤衣服,能把衣服清洗得更加干净鲜亮;炒肉片时加入一些嫩肉粉,炒的肉片就特别鲜嫩;农业上温室或大棚种植蔬菜时,一般都选用无色透明的玻璃或塑料薄膜;剧烈运动后肌肉会发酸;严寒的冬天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室外会不由自主地颤栗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碰到、接触到、感受到的现象,教师将这些现象巧妙地溶入生物知识的学习中,创设直观而富有趣味的生活情境,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课堂气氛机械沉闷、缺乏生气的现象,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求知的欲望。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突破教材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有一些抽象的内容,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如果教师把相关的生活经验引入课堂,定会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囫囵吞枣。例如人教版教材必修一中讲到酶的作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这一句话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分析的:利用驾驶摩托车需加油来理解化学反应需消耗能量,摩托车翻越托车翻越高山需加大油门,加热加压就相当于给摩托车加大油门来理解加热加压能加快化学反应,而加入了酶相当于帮司机找到了一条穿山隧道来理解加入了酶就会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通过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验,轻松地帮助学生理解了酶为什么会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以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热点为素材,活化课堂教学,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当今社会,生活与健康、环境污染与治理、人口与粮食等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艾滋病、禽流感、SARS、疯牛病、转基因食品等都真实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师应抓住一切契机,将学生、社会关注的热点投入到课堂中,作为教学的原材料,不仅能帮助学生在认识人类自身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能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增强责任感。例如学习人教版必修3免疫调节时,教师联系当前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艾滋病进行教学,首先提供艾滋病的相关材料: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由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该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死亡率极高。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念珠藻、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学生看了这些材料后情感上会受到触动,深刻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感受到艾滋病患者的痛苦。这时教师再抓住时机提出以下问题:(1)艾滋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会导致那些免疫能力下降?(2)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一起吃饭会不会传染艾滋病?(3)如何防治艾滋病?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使学生深刻理解了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知识,而且使学生明确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应珍惜生命,相互关爱。
  二、让课堂回归生活
  1. 利用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当前很多青少年身上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如不吃早餐、偏食挑食、抽烟酗酒、沉迷于游戏等。教师要在课堂上适时点拨,引导他们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反思,认识到其中的危害,自觉地改正,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学习到人教版必修1细胞中的糖类,通过书本学生知道了糖类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教师就可以联系有些学生不吃早餐的不良习惯,结合书本知识提问:“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的同学往往在上午第二节课后就会出现头昏、眼花、心慌、四肢无力等现象,原因上什么,有什么危害?”这样引导学生讨论,学生就会知道不吃早饭会由于能量不足而引起头昏眼花、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无法集中而影响学习;长久以往还会引起低血糖甚至休克,容易患胃炎、胃溃疡等慢性疾病,从而改掉这一坏习惯。教材上还有很多与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有关的知识。如必需氨基酸与挑食偏食: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得,而不同种类的食物所含氨基酸种类不同,因此不能挑食偏食。多吃甜食与肥胖:多余的糖类会转变成脂肪积累起来。抽烟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引起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等等。只要教师善于利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这些不良习惯的危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慢慢地就会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2.利用生物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生物学现象,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生物学问题。生物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只有让学生学习的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学生掌握的知识才会变得灵活、深刻、更具意义。通过学习生物,不一定会使学生将来成为生物学家,但一定可以为学生今后的生活、生产作一些科学指导。因此,我在课堂上总是尽可能联系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例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的知识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讨论题:如果你种植了一片水稻,你将如何防治害虫呢?学生们经过热烈的讨论,总结出以下方案:(1)农药防治,但是有缺点,使用农药一方面会污染环境,杀死青蛙等益虫,另一方面一些农药会残留在水稻上,人们长期食用会影响身体健康,再者经常使用同种农药会使害虫抗药性增强,因此要尽可能使用低毒的不同种类的农药。(2)生物防治:引入害虫的天敌如青蛙、蛇防治或在害虫繁殖季节在田间放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正常的交尾来降低害虫的出生率,这样既可以控制虫害,又可以防止环境污染,还可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经过这样的讨论,不仅使学生活学活用了生物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生物学来源于生活,生物学又服务于生活,让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力,才能使学生的知识真正学以致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2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