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屈国兵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验教学,利用好实验室课程资源,挖掘实验潜能,要让学生动手、动脑,发掘实验中蕴藏着的科学思想,精心组织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验;习惯;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146-01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精心设计探究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而要善于发掘实验中蕴藏着的科学思想,同时,巧用课外实验,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合理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有效之目的。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以供读者参考。
  一、设计探究实验促进有效教学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自身积累的经验和教材特点,创设探究实验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途径,更有利于学生在在探索中创造,有效提高学生创造的乐趣,从而达到促进有效教学之目的。
  例如:在做压力作用的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时,笔者在上课时,创设下列探究情境:笔者先不讲解压力和压强的概念,而是直接引导学生到教室外面做演示实验,把板凳A、板凳B放在地面上,让同学们观察,同学们很快发现板凳A、B被压入的泥土的深度不同。然后,笔者又引导同学们实践:分别把铅笔圆头和削尖的铅笔尖压在自己的手指上。要求学生对上述现象进行探索、讨论、交流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可能提出的探究问题:
  1、板凳A和板凳B所受到的压力一样吗?2、板凳B被压得深一些,为什么?3、压力作用的效果会跟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
  笔者引导同学们探究的提出这些问题的意义是:提出这些问题的意义是:同学们在提出并探索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深刻理解并区分压力和压强的概念,能进行理论上升华,同时能进一步思考影响压强的因素有哪些,并能知其然之所以然。这样探索思考过程,就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过程,也是深化同学们对问题的认识的过程。从而充分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注重习惯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所谓“习惯”,就是人们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不自觉的行为,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演示和学生实验中要反复渗透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效替代法、减小误差法、聚集法等思想。同时,要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学会怎么观察,如何从观察中得到现象及数据,再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对于操作,要明确仪器性能,并逐步按其实验步骤进行,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
  例如:在教学电路时,笔者创设这样问题情境:当同学们学完电路时,同学们在电学实验中连接完电路就直接接通电源,结果发现,达不到预定的效果。此时,笔者强调,现在接触的是低压电源,将来走向社会接触高压,触电怎么办?或失电火怎么办?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正确的办法是“识一查一连一查一通”,即先识别电路连接方式,检查各电路元件(用电器、电源、开关等)好与坏的规格,然后再连接实物电路,通过再次对照电路检查,再接通电源。笔者在教学时,这样处理问题,也是新课标规定要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效果受到事半功倍。
  三、巧用课外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要联系教材,引导学生做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小实验、小制作,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做实验,教师要适当引导,不使他们过多地碰壁。学生在完成小实验、小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必须弄懂实验原理,探寻最佳的合适器材,进行适当组装、改进,在操作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融观察、操作、思维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用导线,电池三节,小灯泡、两个大铁夹,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导体和绝缘体。学生在课外实验中无从下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导体的角度去设计实验,学生在老师的提醒下,很快地开始这个小实验:当大铁夹夹住铅笔木质部分时,小灯泡不发光,说明干木材不易导电是绝缘体;当大铁夹夹住铅笔芯部分时,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路连通,碳质导电是导体;当用两手各握一个大铁夹时,小灯泡亮了,说明人体导电是导体;当松开一只手时灯泡熄灭,这说明空气不易导电是绝缘体。通过实验,教师也不可包办代替,要让学生经受挫折,能力在实践中提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思维在训练操作中也得到发展,另外可让学生自制仪器,不断改进实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四、运用多种资源进行有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能独立思考,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而科学探究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的活动,必须人人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有利条件,运用多种资源进行有效教学,而现代技术、图书室、实验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都是很有帮助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多媒体课程资源,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例如:在教学滑轮时,要探究问题:外力提起绳端的距离与物体升高距离的关系。由于刻度尺刻度太小,在做演示实验时,后排的同学不仅看不见,就连前排的同学也难以观察到演示实验中这一重要关系。为此,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实验装置进行动画播放出来,让学生看得清晰,增大可见度,同学们经过细致的观察,处理获得相应的数据,同学们就能很快概括、分析出这一规律,很好地让同学们解决了这一教学的难点,既训练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观察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教学之目的。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验教学,利用好实验室课程资源,挖掘实验潜能,要让学生动手、动脑,发掘实验中蕴藏着的科学思想,精心组织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1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