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音乐课堂教学 让我们用“新”感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清心

  摘要:从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到现在,课程改革已走过了十年,新的课程理念已越来越深入人心,音乐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但随着音乐新课程的深入推广和普遍展开,也引发了一些教学实践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与各位音乐教师共同探讨,力争在有了理论和依据的情况下打造具有现代教学理念并充满生机活力的音乐新课堂。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媒体;双基;综合;形式;合理性;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197-01
  
  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广大音乐教师都在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探索各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而作为主战场的音乐课堂教学更是重中之重,因为无论是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音乐教材,最终都要落实到音乐课堂教学上,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上。大胆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已越来越成为音乐教师的自觉行为,音乐课堂也不断地涌现着全新的、可喜的变化。多年来,风风雨雨,我们有喜有悲,有苦有乐,从迷茫――探索――实践――反思――再实践――再探索……我们一直都在努力。总结几年来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着手努力,更好地完善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
  一、新活力充实音乐课堂教学――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出现,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以其视听结合、声形统一、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丰富等优点而备受广大音乐教师的青睐。但在肯定的同时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比如过份依赖多媒体,不管有无必要都用多媒体,似乎不用多媒体便上不好音乐课;主次颠倒,整堂课成了课件展示,教师成了课件操作员……笔者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技术多么先进,都应立足于“以人为本,优化教学”的理念。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辅助性原则。多媒体集声音、图形、动画、图像等元素为一体,运用丰富的声光手段,为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了鲜明的感知形象。它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加大了课堂容量,增强了师生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枯燥乏味的缺陷,给我们的音乐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要恰当,如果不顾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单纯地为追求课堂效果,把课堂的“活”寄望于多媒体的“动”,把丰富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寄望于多媒体的声与色,把一节课的好坏寄望于课件制作得是否精彩上,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多媒体辅助音乐课堂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必然趋势,但我们更应清楚: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是一种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目的。它就象一把双刃剑,运用恰当,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从音乐中欣赏美、感受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反之,不仅会冲淡音乐教学本身,甚至影响教学质量,得不偿失。
  (二)以人为本原则。音乐是丰富多彩的、最富于人性的艺术形式。而音乐课是学生接受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如何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体会音乐、表现音乐。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想像,获得最佳欣赏效果呢?多媒体的出现可说是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挂图式静态教学的不足,使课堂充满了动感,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它的音画并茂,视听并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力和感悟力。计算机的思路限制取代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学生得不到真正的艺术享受,更不用说体现“以人为本”了。
  二、新教法改进音乐课堂教学――合理巧妙地融合知识技能
  面对新课程的改革,特别是课本中删去了“乐理”、“视唱”等字眼后,许多音乐教师感到困惑:音乐知识技能是不是不重要了,是不是不要了?于是乎,不少教师连起码的技能训练、知识讲解都不敢进行了,怕被别人说回到老路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中应以欣赏音乐为主,强调审美和情感体验,但并不是不要音乐知识和技能。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它让我们改变的是以往“填鸭式”教学,让教师从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传承式教学向创新教学转变过来,改变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创设与乐曲相关的情景、画面或生动的语言融入到音乐感悟体验中,让双基更好地为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服务。笔者就曾观摩过一节公开课,觉得这位教师在音乐知识讲解的巧妙融合上很值得欣赏:这位教师把枯燥无味的音乐知识讲解转化为采访名家的实践活动,从名家的嘴里及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中,音乐知识不知不觉地扎根在了学生心里,并且印象深刻。
  三、新方式组织音乐课堂教学――合理自然地综合学科
  《音乐课程标准》在理念上提倡“学科综合”。而这种综合指的是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而不是与其他学科平起平坐,不分主次的综合;是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而不是偶尔的某个环节上的局部综合。音乐教师在面对“综合”这个问题时,要明确自己的位置,不要越权。音乐教师不是全能,不能代替其他学科教师去教授其他知识、技能,在融会贯通的同时,重点是在“音乐”上下功夫,如感受、体验、表演、创造等,在音乐课中要体现的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而不是光在外围问题上做文章。
  四、新手段创新音乐课堂教学――合理有序地互动
   “音乐课一定要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以学生为本体,让整个班级每个同学都动起来”,这几乎是现今所有音乐教师上课心中的宗旨和目标,总觉得如果没有“动”这环节就体现不了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这样的理念支持下,许多教师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认为“越乱越好”,只有这样才有“创新意识”,体现“民主开放”。但课堂实践的结果是:学生的积极性是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可课堂成了热闹无序的集市,秩序一片混乱,放任式的教学,不控制学生的行为,没有规范的要求,这样的教育往往使学生形成无组织、无纪律、放任自由、惰懒怕苦的性格。
  多次尝试失败后,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1.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熟悉新教材,有计划地制定教学计划,认真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序的、和谐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环境;2.鼓励学生尝试创新,倡导学生求异思维,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但并非听之任之,放纵他们,而是有原则、有规范、有序的正确“导” “助”学生,在他们缺乏必要的感性经验,情感体验和规范时,找一条能与他们相通的路径,做到“放而不纵”,“活而不乱”,把握住课堂教学。
  总之,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新课堂需要“新”教师,新教师要具备新理念、新方法、新策略……让所有音乐教师共同努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打造出一片音乐新天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3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