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话”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仁芳
摘要:基于“对话”的作文教学,是围绕主题创设学生对话的环境,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对话的交流,达到心智的提升,领悟作文的方法,达到学会作文的目的。
关键词:对话;作文教学;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2-0113-01
近年来,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地不断深入,各地进行了许多作文教学实验。但相当一部分小学生仍然心理上畏惧写作文,许多语文教师烦教作文,大多教师为批阅作文而感到痛苦。笔者认为,其最大症结在于作文教学中缺乏“对话”,很多教师追求标准化的思维模式,注重技术技巧。于是那些本该属于“童言无忌”的孩子们变得中规中矩,没有自己的思想。因此,基于“对话”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显得特别重要。
一、“对话”教学的特点
“对话”教学已经上升为一种教育精神和原则,它最本质的特征和最直接的要求就是在教学中实现其民主与平等,交往与互动,开放与生成,沟通与合作。
(一)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的第一原则。它要求教师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
(二)教学过程的交往与互动。对话是对话主体相互交往的过程,这是对话的基本特征。对话教学是师生之间动态交往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三)教学内容的开放与生成。在“对话”教学中,学生学得知识的机制是在开放的空间中建构,是一种生成性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发生在认知需求基础上的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
二、“对话”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施和应用
钱理群说:“作文就是‘对话’,是与他者的对话,也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所以,把“对话”应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担当好引导、促进的角色,帮助学生实现与生活的“对话”。
(一)引生活之源,浇作文之花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4]因此,教师要主动发掘“对话”的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索。
有位教师这样指导写水果的作文课:上课伊始,老师提来一篮水果分给学生,让学生介绍。有的学生说:“荔枝圆圆的、红红的。”有的边观察香蕉边说:“香蕉弯弯的,像一座小桥;像雨后天上的彩虹;香蕉黄黄的,像天上的月牙。”这时,老师提示学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如“荔枝圆圆的,如乒乓球一样大小……”学生很容易又掌握了这种方法,老师又请同学们尝尝水果的味道,然后说说吃在嘴里的感觉。如:“剥掉荔枝的果皮,咬一口乳白色的果肉。透明的汁水顿时从舌尖一直甜到嗓子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眼睛“摄像”,用耳朵“录音”,用双手“复印”,用鼻子去“品味”,用“大脑”去想象,用心灵去“感受”。在连续不断观察训练过程中,学生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他们就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二)改革命题方式,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使学生在对话中产生作文冲动,生成对话资源。要让学生有话说,敢说话,想说什么,就写什么。
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办法是不规定学生写怎么,而是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写完一篇习作。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都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顺利地回答下列类似问题:“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需要父母每天到学校接送呢?”,“妈妈病了,你是怎么做的?”,“家里没有爸爸妈妈的时候,你们做些什么,想些什么?”等等,于是,许多小学生能够自己写出这样题目的文章:《放学后,我自己走回家》、《妈妈说我懂事了》、《今天,我当家》、《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我是大人了》……这些都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真实表白,自由地倾吐,能够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学生就会有这样的体会:“原来写作文是这么容易!”。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另一方面给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循序渐进,体验作文的乐趣
学生作文写好后,通过教师引导做好对话后的评价工作,使学生得到肯定和鼓舞,让学生在相互阅读、相互批改过程中,激活思维、拓宽视界、相互借鉴。对学生来说每一次作文就是一次对话,对教师来说学生的每一次对话又是一次作文练习。
曾经听过这样一节作文评改课。老师专门让学生找作文精彩的地方,于是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地找到了很多精彩的地方: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而本来写得不那么精彩的小作者听着自己的文章竟有那么多亮点,很兴奋。相信在以后的写作中小作者必将投入更大的热情。我看到过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说:“我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还在作文竞赛中得了奖,写作文是我最大的乐趣……”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往往伴随着浓郁的个人情绪,觉得有趣,被别人夸奖,他们就学得积极、主动。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
综上所述,借助“对话”,构建民主平等的对话式作文教学,将使作文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它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精神的发展,对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同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吉元.“对话式”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M].教育科研论坛,2004.
[2]林佩燕. 21世纪学校教育的新理念.教育评论[J].2003.
[3]钱理群.对话与发现――中小学写作教育断想[J].教育科学论坛,2003.
[4]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672.htm